兰全翠,女,1981年6月生,南京市浦口区石桥小学数学教师。她的人生曾因一场大病而突然改变,但面对病魔,兰全翠没有退缩,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坚强而又美丽的乡村教师形象。
兰全翠小时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师范毕业时,她毫无怨言地选择去了乡里最偏僻的一所村小学——石桥小学。父母和朋友都不理解她,但她认为那里才是最需要她的地方。从1999年一毕业,她就站上了讲台,用她的话来说,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她就是幸福的,“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是无邪的,所以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的心灵也能受到升华,我希望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也会非常开心。”
2002年秋,她的父亲被确诊为“鼻咽癌中晚期”,在医院接受放疗和化疗。同事们都感到非常疑惑: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怎么从来都没有请假去探望她的父亲呢?其实,她心里又何尝不记挂父亲的安危?但她不愿因此而耽误了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每次只能利用双休日去看望父亲,她也因此一直对父亲感到愧疚。
2003年下半年,每天上班她都感到全身无力,2004年初发展到了吃不下任何东西的地步。她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严重贫血,血色素还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同时建议她住院观察治疗。她当即拒绝住院,决定只配一些补血药吃。其实,她是放心不下她的学生,因为她教的是毕业班。回去以后身体不见好转,后来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她再次去了医院,结果,被诊断为“尿毒症”。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令她窒息。加上父亲的医疗费用,本来就很贫穷的农村家庭,早已是债台高筑。不得已,她决定放弃治疗。谁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们班的学生更是利用节假日分批去医院探望兰老师,班上有个学生还要把自己的肾捐给她的老师。后来,媒体、社会、学校被她的事迹感动,多次为她举行了募捐活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在大家的帮助下,兰全翠顺利地完成了肾脏移植手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了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关心过她的人,出院以后兰全翠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申请回学校上课,“我应该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我应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说。于是,就在那年,兰老师又重新站到了讲台上,这一站,就再没有休息。尽管医生和领导都建议她再休养些日子,但她多么渴望能再站在讲台上,再为她心爱的学生上一节课啊!当她踏着艰难的步伐走进教室的时候,当她看到这些虽然陌生却对知识充满渴望的面孔的时候,她的心中感到无比的亲切。同时,她还主动地担任了学校图书管理员一职,利用本该属于她休息的课余时间、午休时间为学生提供借书或到阅览室读书的机会。她想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向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由地遨游其中。一天累下来,她总是连饭也不想吃,但她感到非常的满足,从无半句怨言。在病后归来的期间,她以高度的热忱、积极的进取、主动的参与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她从不肯接受领导、同事们对她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只有半条命的人,她似乎也只有埋头苦干这一种姿势。她就是凭着自己对工作的一份执着,对学生的一份爱,撑起了她心中的一片天空。
病后归来的这些年中,虽然每天都要吃大量的抗排斥药物,虽然定期还得去医院做各项身体检查,但她从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她在三尺讲台上,继续实践着自己当初的梦想。
每次新学期开始,每接到一个新班,兰老师就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准确地叫出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兰老师深深地懂得现代教育应当是情感教育、爱心教育,她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笑对每一个孩子。兰老师曾说:“虽然生病这件事我无法改变,但我仍是一名数学老师,我应该让自己在本学科上更出色些”。在新课程改革中,她积极探索,刻苦钻研,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共同研究。她和同年级的老师开展集体备课,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磨课、研课。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已记不清有多少夜晚在灯下备课。她在数学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提倡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
在工作之余,兰老师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志愿服务的活动当中。为了帮助更多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她成了浦口区法院的一名“合适成年人”,以便在诉讼过程中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犯罪原因,并对其进行安抚和教育。为了帮助更多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她还成了石桥小学的一名“爱心妈妈”,利用自己原本休息的时间帮助那些留守的孩子去体会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兰全翠老师,正是用这些平凡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平凡中的不平凡,让我们体会到了平凡中的感动。身为人师,视讲台为生命;面对疾病,坚毅从容。在纯净的童心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人生旅程里笑写无悔的青春!而这一切,正是因为“爱”吧!
兰全翠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南京好市民、南京市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南京市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