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简介
袁玉兰,女,1953年10月出生,万州区武陵镇将军路57号。
二、事迹概述
一位普通农家女子在未婚夫战场牺牲后,四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准婆婆的生活起居,即使出嫁时仍带着老人的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你为国捐躯我替你尽孝”的承诺。
未婚夫战场牺牲,她带准婆婆出嫁,不离不弃奉养“妈妈”40年
“妈,快来打扮一下,马上照相了。”袁玉兰拉着袁和菊的手,揽着她的腰,向亮敞一点的屋外走去,扶她坐在木椅上。袁玉兰掏出梳子,一只手摩挲着袁和菊的头,一只手梳理老人花白的头发。时光在此刻仿佛静止,定格这一幅动人的画面。66岁的袁玉兰额头爬满皱纹,两鬓已经斑白,但眼里尽是爱意。90岁的袁和菊面色红润,一脸祥和,安详的目光中透出她对生活的满足。不知情的人,定以为他们是亲母女。实际上,两人毫无血缘关系。把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无言的大爱…
未婚夫为国捐躯 她认准婆婆为“妈”
上世纪70年代,忠县石宝镇百安公社晨溪大队,袁玉兰和张宜军经媒人介绍确立了恋爱关系。袁玉兰家住晨溪大队1组,张宜军家住晨溪大队6组,两家距离仅需步行20来分钟。加上两人是小学同窗,他们对彼此的家庭情况都十分了解。
彼时,袁玉兰家有兄弟姐妹6人,她排行老大,父母均健在。而张宜军家只有他和母亲袁和菊相依为命。
“他本来有个妹妹,几岁就夭折了。我们读小学的时候,他爸爸也去世了。”袁玉兰回忆起张宜军的家境,不禁眼眶发红。正因为如此,袁玉兰和张宜军都非常珍惜这段感情,两颗年轻的心也认定了彼此。
1975年,20岁的张宜军应征入伍。善解人意的袁玉兰虽心有不舍,但还是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张宜军放心不下自己的母亲,袁玉兰宽慰他自己一定像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好老人。临行之前,两人还许下爱的誓言:退伍荣归之时,就是两人结婚成家之日。
张宜军在部队表现优秀,很快当上副班长、班长。4年间,袁玉兰和张宜军虽然没有机会见面,但依靠书信传递着彼此真心,一起期待着美好未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2月18日,张宜军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消息传回后,袁玉兰和袁和菊心痛欲裂、几近崩溃。
“你为国捐躯,我代你尽孝!”站在未婚夫的墓前,袁玉兰暗自起誓。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周围的闲言碎语,毅然搬到张宜军家,认袁和菊为“妈”,代未婚夫尽孝。随着袁玉兰主动上门“认亲”,袁和菊突然多了个“亲女儿”。自此,袁玉兰不仅帮着袁和菊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一个家,还用她的实际行动,慢慢抚平老人心中的伤痛。
信守承诺 奉养“妈妈”40年
“她的一生太苦,年轻时丧女、丧夫。本来到了该享福的时候,儿子却牺牲了。”袁玉兰说,从小目睹袁和菊带着张宜军艰难度日,却从没被困难打垮,心里十分敬佩。在和张宜军恋爱时,她与袁和菊已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婆媳之情”。搬去和袁和菊一起居住,可以让饱经磨难的老人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可以更好照料她的生活。
可以想象,两个女人组成的“家”,面对的将是重重困难。而这时,袁玉兰已经26岁了。“给玉兰找个好婆家吧,不能把她的青春耽误了!”不久后,张宜军的舅舅主动提出这个想法。“我要是嫁人了,妈怎么办呢?她一个人过不下去的。”袁玉兰一开始极力反对。后来在大家的劝说下,她提出一个条件:带着袁和菊一起出嫁。这样的条件几乎没有男青年愿意接受,但家住万州武陵镇的彭国政却欣然同意了。
彭国政比袁玉兰大1岁,是武陵搬运队的一名搬运工,家里还有5个弟弟妹妹。张宜军的舅舅见他踏实本分,就主动为他和袁玉兰牵线做媒。“听人介绍了袁玉兰的情况后,我当时就认定她是个好姑娘啊。”彭国政说,初见袁玉兰,就被她深深打动。
1979年10月,袁玉兰和彭国政结婚。简单的婚礼办在袁和菊家,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喜气。婚后,彭国政尊重袁玉兰的决定,搬进袁家当了“上门女婿”。孩子出生后,一直叫袁和菊“奶奶”,彭国政又从“女婿”变成了“儿子”。
那几年,彭国政虽然仍在武陵镇当搬运工,但为了帮家里多做点活,让全家的日子过得好一点,他隔三差五就要步行2个多钟头回家,然后摸黑干家里的重活累活,第二天再步行2个多钟头到武陵上班。尽管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袁玉兰和彭国政从没怠慢过袁和菊,农活尽量让她少做,好吃的总是让她先吃。一家人和和睦睦,相敬相爱。1984年,土地下放后,彭国政决定回武陵镇做生意,袁和菊和袁玉兰都非常支持。当年,夫妻俩带着老人和孩子搬到武陵老街。2000年,随着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小家再次易址,搬到了如今的武陵镇将军路57号。
40年来,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无论搬到哪里,彭国政和袁玉兰始终把袁和菊带在一起,为她筑起温暖有爱的家。
亲情超越血缘 孝行感动小镇
“他们两口子真是好人,换了其他人很难做到。”
“袁和菊能活到90岁,全靠他们照顾得好。”
……
40年如一日照顾老人,袁玉兰的孝行在小镇上颇有影响,镇上的邻居都夸她是一位能信守承诺的大孝女。
当年搬回武陵老街后,彭国政继续在搬运队上班,袁玉兰则接过彭国政家的祖传手艺,做起了白糕生意。每天天不亮,袁玉兰就要起床做饭,安排好家里的老小后,背着糕点走街串村去叫卖。虽然袁和菊身体还很硬朗,但袁玉兰生怕她累着,总是抢着把家里的活都做了。在生活艰难的岁月,袁玉兰和彭国政依靠勤劳的双手,让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袁和菊的身体没出现过大毛病,一直健康硬朗。
袁和菊唯一一次住院,是4年前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骨折。经过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老人置换股骨头后出院,并可以下地正常行走。如此高龄在手术后能迅速恢复,连医生都惊奇不已。而更让医生感动的是,每天坚持为病人喂饭、擦拭身体、做康复训练和心理抚慰的袁玉兰和彭国政,竟然与老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同病室的其他病人家属也纷纷感叹:“很多亲生子女都做不到这么好,太难得了!”
在邻居眼里,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看出夫妻俩对袁和菊的尊敬和关爱:袁和菊爱吃鸡蛋,袁玉兰每天早上都会给她煮一个;一日三餐,不论荤素都要尽量照顾到袁和菊的口味;袁和菊怕寂寞,夫妻俩几乎没出过远门,家里始终都要留一个人守着;袁和菊爱凑热闹,两人经常陪她逛街、走亲戚……袁玉兰和彭国政的血亲,对他们的行为全都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在袁玉兰时常说,在她的心中,张宜军是保家卫国的英雄,袁和菊既是英雄的母亲,也是他们最亲的亲人,照顾好亲人般的英雄母亲,是一件光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