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森
教授扎根山区 带领上万农户种出致富“金蘑菇”
敬业奉献
河北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个人简介.txt
人物故事:

  侯桂森,男,1955年10月生,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北方食用菌知名专家。从教近40年间,他致力于食用菌研究,用食用菌帮农民打开致富大门。他扎根在太行山区10余年,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先后把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山区农村,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创立发展新模式、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帮助农户从零起步,逐步发展壮大,探索出了一条食用菌产业帮扶新路径。侯桂森曾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最美河北人”“李保国式科技扶贫突出贡献者”“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甘于付出 他是农民的好朋友

  1992年至1994年,侯桂森被公派到罗马尼亚交流食用菌栽培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这是我国首次将食用菌技术推广到国外,填补了中国在国外种菇的空白。看到食用菌的大好发展前景,侯桂森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在廊坊市的农村中进行技术推广。数不清在蘑菇棚里熬了多少日夜,说不清指导技术时吃了多少苦,更算不清试种过程中失败了多少次,通过多年努力,他在廊坊市总计推广食用菌种植面积2万多亩,为十几个乡镇、40多个村街、上万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每户年均增收8千到1万元。

  家乡富了不算富,如何把技术推广到全国更广大的农村,让食用菌技术惠及更多农民,是他始终思考的问题。2004年,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政府找到他,聘请他为农村科技协调员。他结合食用菌喜阴耐湿的特性,开始了林菌间作种植模式实验,在6万多亩林间闲置土地上种起了蘑菇,通过“以下补上、以短补长”,形成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合一”的循环经济模式。他的精湛技术像一条金线,把政府、企业、学校、农户串成一个整体,实现了食用菌种植产业化。政府主导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注入资金收获社会与经济效益,学校提供技术获得实习实训基地,农户种植蘑菇增收致富,实现了一项技术致富一方百姓,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特色产业。2012年,该村蘑菇种植项目被确定为世界第十八届食用菌大会观摩项目。

  穿上西装是教授,走进田间是农民。40多年来,侯桂森的足迹遍及16个省(区、市)1500多个村,免费开展技术培训5300多场次,培训农民17万人,农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俺们村的侯老师”。

技术扶贫 他是山区百姓的贴心人

  多年来,侯桂森为十余万贫困山区农民免费培训3000多场,促进增收近亿元。涞源、涞水、张北、易县、阜平、献县,无论是太行山老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都倾注了他大量心血和汗水。侯桂森在国内外不少地方指导过食用菌产业,但真正让他触动灵魂的地方是保定市阜平县。阜平县是革命老区,也是纯山区县,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可就是这“半分田”,不是在沟底就是悬挂在半山腰上,群众一度靠天吃饭,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

  “能为老区百姓做点贡献,是责任更是光荣。”当阜平县领导提出聘请侯桂森担任技术专家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自2015年9月28日受邀参加阜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誓师大会开始,侯桂森有了新任务。

  在侯桂森和其他专家的带领下,阜平县成立了天生桥千亩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这是一个集现代食用菌技术引进研发展示区、使用先进设施设备高效栽培示范区、产出优质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样板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核心区,为阜平县农民致富又开出一条新路。“收成这么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多亏了侯教授!我们对他都是特别感激的!”在大山深处,他成了当地老百姓最尊敬的人,最亲近的人。所到之处,侯教授、侯老师,每一声称呼里都透着一种乡亲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感激。

  经侯桂森等各界人士几年的不懈努力,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全县140个行政村,建成高标准产业园102个,出菇棚室4610栋,年产鲜菇耳5.5万吨,实现产值8亿多元。

  “看见老百姓能增收致富,证明我们这么多年没有白付出,我坚信,作为一名党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大地上,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侯桂森表示,他将不忘初心,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一如既往,率领团队,用小蘑菇撑起大产业,为乡村振兴再鼓干劲、再立新功。(责任编辑:贺子桓 侯文涛)

来源: 河北省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