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务川自治县小坪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结合民主法治示范与“四兴乡村”暨乡风文明市级示范村创建,深度融合“党建+村管事”“红白理事会”“励志青年”等村民自治组织,围绕搭建“五桥”融“五心”,推动实现“小家”带“大家”,着力构建新农村“五型之家”,助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
搭建感恩桥,育民心,构建文明型家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红色beplay官网app 宣讲,不断强化思想道德引领,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树牢“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价值取向,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构建文明型家庭。一是依托农民夜校,组织群众集中开展感党恩教育、宣讲红色beplay官网app 、播放爱国主义电影等,培育群众知恩感恩情怀,弘扬爱党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广泛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吸纳广大党群群众志愿者分批次参加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三关爱”等活动,搭建群众感恩志愿服务桥,打通“我感恩、我服务、我光荣”的奉献屏障,营造我参与、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等“五好家庭”及“道德模范”文明创评活动,完善评比机制,丰富评比内容,搭建群众感恩文明桥,强化以感恩之心反哺为民之心,以榜样之行引领赶超之行,增强群众文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培育引导群众争做文明人,争当好村民。
搭建连心桥,暖民心,构建温暖型家庭。坚持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底线思维,建立健全关怀关爱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营造社会关心、政府关怀的温暖氛围,构建温暖型家庭。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协同小坪村励志青年协会抱团开展困难帮扶、健康助力、爱心陪伴、晨光学习角、儿童之家等暖心活动,搭建社会连心桥,广泛传递爱心和正能量,营造户连户、手拉手、心连心的温暖情景。二是建立困难群众台账,常态化动态管理,不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联合开展困难帮扶行动,为孤寡老人、留守未成年人、困难群众等送去慰问和温暖,搭建关爱连心桥,让温暖的阳光处处洋溢。三是定期开展健康助力行动,组织村医为辖区慢特病对象开展义诊,为其他患病村民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主动联系妇联为在家妇女开展健康筛查,对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上政策、上措施,搭建健康服务连心桥,推动便捷式就医移动服务,竭尽全力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家的温暖无处不在。
搭建beplay官网app 桥,润民心,构建和谐型家庭。坚持beplay官网app 属性驱动思想变革的思路,围绕“讲、比、演、乐、庆”五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滋润民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长治长效,形成社会和谐的良好风气,构建和谐型家庭。一是充分运用镇内红色beplay官网app 资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课、文艺汇演、红色经典朗诵等系列活动,搭建beplay官网app 沟通桥,丰富村民精神beplay官网app 生活,增强农村基层beplay官网app 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村群众的精气神。二是依托在外大学生、体育爱好者、文艺青老年成立文艺队伍和篮球队,常态化开展文体健身活动,搭建beplay官网app 活动桥,增添乡村新气象,激发新农村新活力,实现老有所乐,学有所好。三是围绕beplay官网app 内涵和素质,打造多元beplay官网app 长廊,将农家书屋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让群众在亭子休闲的同时,随手能查阅到历史、党史、童话等各类图书,搭建起beplay官网app 教育桥,强化便捷学习服务,畅通广大村民群众学习渠道,提升自身beplay官网app 素养。
搭建治理桥,聚民心,构建幸福型家庭。坚持“三治结合”的基层治理方式,强化学法、知法、守法,知礼、明事、善信,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不断凝聚民心,形成民洽、情浓、幸福的村寨,构建幸福型家庭。一是通过开展宣讲会、群众会、院坝会、发放宣传单、入户宣传等形式,搭建法治桥,引导村民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突出对失信对象的惩戒教育,提升法治震慑效果,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持续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及诚信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遏制农村滥办酒席、低俗婚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低俗陋习,搭建德治桥,基层组织信赖度、威信力不断提升。三是以“村管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议事协商制度,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向村民小组延伸,充分发挥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自治组织功能,进一步完善居规民约,逐渐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基层社会自治管理模式,共建幸福村寨。
搭建致富桥,赢民心,构建勤奋型家庭。坚持产业富民的核心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强化资源整合、技术培训、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多点位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激发群众奋发前行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勤奋型家庭。一是坚持“好山好水养好鱼”,以企业带动、品牌引领、群众参与,通过建立“品牌鲟鱼+生态稻花鱼”多品种养殖模式,搭建群众养殖致富桥,形成大户带散户的发展模式,推进涪洋鱼产业向前发展。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电工、木工、养殖业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搭建群众技能致富桥,提升劳动农民就业本领和自营能力,推进有力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吸引在外乡贤回乡创业,搭建群众就业致富桥,解决当地就业人数2000余人次,不断增强群众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