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去,扬去……”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桥头社区的副书记、“舞旱龙”省级非遗传承人陈锦柱,在办公室整理起往年社区“舞旱龙”视频,回顾村民们巡游狂欢的场景,看到精彩之处,脸上洋溢起喜悦自豪之情。
这个小木龙头有近百年历史 涂丫 摄
“舞旱龙”民俗活动在桥头社区传承至今已有八百余年,是广东省非物质beplay官网app 遗产。
“你看,这是我们桥头独有的特色民俗。”陈锦柱带着记者来到新屋beplay官网app 活动中心二楼,清理旱木龙头灰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端午,桥头社区将继续暂停一年一度的“舞旱龙”民俗活动。
陈锦柱和村民知道消息后,心里有些小失落。
让陈锦柱欣慰的是,尽管近两年没能如期举办活动,但近几年镇、社区合力推动beplay官网app 传承发展,这项古老的民俗走进学校,融入现代群众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生机。比如,正如火如荼建设的桥头社区特色精品村乡村振兴项目,以“旱龙故里,龙舞桥头”为主题,巧妙融入“舞旱龙”元素。
往年“舞旱龙”的热闹场面 资料图 罗志高 摄
全民参与
社区一年一度盛大“狂欢”
“很小的时候是一边举着树枝一边喊着‘扬去’‘扬去’的口号,跟在队伍后面跑,等到自己十二三岁后,就开始举木龙头正式玩了。”今年66岁的陈少彭是桥头新屋人,是节度陈公祠的“掌门人”, 自打有记忆起,每年都会参加舞旱龙活动。
谈起一年一度村里“舞旱龙”场景, 陈少彭眉飞色舞地向笔者讲述着那盛大节日狂欢场景,激动之处,还举起手做着舞木龙的动作。
目前,社区7个小组的祠堂里都供奉着木龙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入夜时分,村民先在祠堂请出木龙头到土地庙拜祭,伴着鞭炮声,喧天的锣鼓响声,年轻健硕的小伙子举起龙头,巡游全村,随着村民的跳跃舞动龙头上下翻飞。身后紧跟数十位男男女女拿起早已放在地上的榕树树枝,跟在龙头之后舞动着汇成龙身龙尾,模仿扒龙舟姿势,形成一条长长的人龙,齐声高喊“扬去、扬去……”,场面甚是壮观。木龙巡游至村民家门之际,皆以鞭炮相迎,并设茶水招待。
“每年端午,桥头村街巷都站满了村民,万人空巷,热闹至极。”陈少彭说,待7个村小组都游完一圈,已是2个多小时之后。巡游结束,龙头被请回祠堂继续供奉,待来年复出。
陈少彭介绍,每位桥头人基本上都是这样长大的,舞旱龙习俗在村民的心中地位已经“根深蒂固”。
工作人员模仿昔日“舞旱龙”场景
延续800载
外地乡贤赶回来参与盛会
“‘舞旱龙’是祖先们祈盼风调雨顺和对美好生活向往。”陈锦柱介绍,相传在800多年前,桥头曾出现一次大旱灾,那时的村民在端午节手执树枝向龙神求雨,这时龙神显灵,降下甘露,为了纪念此次神迹,村民们想到了代替龙舟的办法,用木质龙头,手执树枝做神龙呼风唤雨之态。
“‘文革’时期,曾停办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如今的舞旱龙早已不再是为了求雨,但是桥头人始终相信,参与舞旱龙颇为吉利,每年端午节时,不少在外地的桥头人都会特地赶回家乡参加盛会。
据了解,桥头社区自古就有“旱龙乡”之称,相传,厚街舞木龙习俗起自南宋绍庆年间,而关于“舞旱龙”最早的文献记载见诸于明永乐年间的《鳌台王氏族谱》,“端阳后三日,乡之农人刻木为龙,招集四方,互相角戏,士女环视如堵,亦胜事也”。
“舞旱龙”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以其悠久的历史beplay官网app 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在2009年被列入广东第二批非物质beplay官网app 遗产名录。
工作人员为旱木龙头擦去灰尘
扩大影响
增强“舞旱龙”传承活力
随着 “舞旱龙”民俗13年前被列入省非遗项,桥头社区也以此为契机,举办了多届大型“舞旱龙”民俗beplay官网app 节。身为传承人的陈锦柱,更是提前精心组织策划、主动求变、用传统beplay官网app 、新颖形式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群众的观赏性。舞旱龙也从传统民俗活动,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受到了外界人的关注,不仅提高了“舞旱龙”的知名度,其传承保护也慢慢有了很好的改观。
“哇,好精彩,好好看!”厚街镇beplay官网app 服务中心还定期邀请陈锦柱等传承人走进桥头小学,现场表演“舞旱龙”活动,并向学生讲解“舞旱龙”beplay官网app 历史,让更多学生感受了解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俗beplay官网app ,学生现场也加入到舞旱龙队伍中,为这项民俗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寻传承密码——
守护:
坚持每年端午请“龙头”
在新屋beplay官网app 活动中心二楼大厅,摆放着十多个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的木龙头。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些木龙头原本是供奉在节度陈公祠内,但因为最近祠堂正在修缮,所以暂时存放在这里。其中,“年龄”最大的木龙头大约有近百年历史。
现场,只见工作人员拿出一只大约30厘米长的小木龙头说,“你看,这只小木龙头听说是十多年前村里一位90岁的老人从家里拿出来的‘私藏’,非常有年代感,应该是旧时专门为孩子制作的小木龙头,可想而知,村里自古以来对舞旱龙的重视。”
得知笔者前来采访“舞旱龙”,今年45岁的阿超和几个伙伴,分别拿起一个30多斤的龙头举过头顶,比划起来。“我们20来岁的时候,就是舞这个重的龙头了,虽然龙头很重,但是当晚小伙子们都争着轮流举龙头。”阿超说,因为有“行一圈,行大运嘛”的美好寓意在里面。
阿超介绍,虽然这两年疫情原因取消了“舞旱龙”村民巡游活动,但村里对端午节当天“舞旱龙”该有的仪式感还是不会少。“端午当天,老人还是一样会去祠堂‘请龙头’到土地公庙举行简单的祭拜仪式,然后象征性地在村里街道行一圈,再将龙头请回祠堂。”
传承:
融入“舞旱龙”beplay官网app 打造beplay官网app 体验社区
新增舞旱龙元素的路灯,更换龙元素护栏、在祠堂开设舞旱龙beplay官网app 活动……当前,桥头社区特色精品村乡村振兴项目正火热施工中,项目以“旱龙故里,龙舞桥头”为主题,巧妙地在硬件设施和beplay官网app 建设中融入舞旱龙元素,传承舞旱龙beplay官网app 。
桥头社区乡村振兴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桥头社区历史beplay官网app 底蕴深厚,节度陈公祠和通政陈公祠建筑独特,历史悠久,均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社区重点对两座公祠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改造,融入“舞旱龙”beplay官网app 元素,让居民群众既能了解到百年祠堂、感受到舞旱龙beplay官网app ,又能在周边休闲游玩,打造集beplay官网app 体验、休闲商业、生态居住为一体的beplay官网app 体验社区。
未来,桥头社区打算将重修后的节度陈公祠“活化”,将其打造成为村史馆,并在馆内开展一系列传统beplay官网app 活动,让孩子学习舞旱龙等传统beplay官网app 知识,掌握舞旱龙的技巧。
(来源:东莞日报-厚街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