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7点,在同沙社区黄公坑村,有的居民正拿着社区派发的绿色厨余垃圾桶等待引导员上门回收;有的居民一手拎着2个垃圾袋——一包其他垃圾、一包厨余垃圾,到村里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投放......这已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习惯。
垃圾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规定工作”到“自觉动作”,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垃圾分类成为东城以“绣花功夫”推进基层治理的缩影。黄公坑村也成为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样板,不仅被周边镇街参观学习,还被纳入到东莞市的示范路线。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黄公坑村村民生活细节的变化,还得从同沙社区干部黄丽英说起。
2020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发,这标志着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实施阶段。东城作为“3+3”区域之一,要求在2021年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作为东城面积第五大社区的同沙社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共有10个自然村。正值疫情期间,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黄丽英作为同沙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负责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开局。
但其并不气馁,通过各种方法,请求多方支援,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源。一方面,她深入学习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了解先进地区工作经验,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她加强与街道垃圾分类办的沟通协作,制定工作计划,联合开展系列活动,解决了人力上面的问题。同时,她还积极向社区申请经费,并灵活地与美丽圩镇工程相结合,解决了经费问题。
2021年,在她的主导下,同沙社区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共开展了42次大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打造垃圾分类精品示范村
全覆盖并不意味着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落到实处。面对着全覆盖的10条村,黄丽英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制定好建设的规划,将资源花在刀刃上,才能做出亮点,做出成效。2022年,黄丽英走遍了同沙社区10条村,确定首先将仿边村作为第一个要打造的示范村。
说干就干,黄丽英认为要推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因此她主导召开了仿边村的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的投票下,决定在仿边村正式实施垃圾分类。
其次是要改变村貌,增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她联合街道垃圾分类办在仿边村和黄公坑村开展大型涂鸦活动,打造了一条长度约100米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涂鸦墙,涂鸦面积达120平方米。同时,其联合垃圾分类办、党员和志愿者开展了多次入户宣传,将垃圾分类的政策宣讲到群众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黄丽英说:“一开始,大家不清楚什么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但坚持几年下来,村推进垃圾分类不断取得新成效,老百姓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对居民来说,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最直观的变化,是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年近六旬的黄公坑村民黄伯说,“原来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垃圾桶,方便是方便,但天热的时候味道特别大,还有很多蚊虫”。实行‘撤桶并点、定时投放’,一开始大家不适应,但一年下来养成习惯后,居民都能自觉自愿分类倒垃圾,不想去倒的就在家里等着上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