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夏季时,游客在堰塘村游玩。(代君君/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市三个试点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试点区县之一,武隆区已先期启动试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出来。
走进芙蓉街道堰塘村,初冬时节的乡村美景就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田让人赏心悦目。100多间农房也完成了统一风貌改造,有的还被改造成了乡村民宿。
“以前是在外面打工,现在乡村旅游红火起来了,堰塘村也热闹了不少。于是我便回来修缮了老家房屋,开起了民宿。这样既能照看老人小孩,也能挣钱,算是两全其美。”堰塘村村民冯小菊说。
堰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晓明介绍,目前,全村已有两个农业社,接近400多人吃上了“旅游饭”。“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吃、住、游、购、娱,打造田园综合体,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全村1500多人都能够吃上‘旅游饭’。”
据了解,堰塘村是我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样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武隆区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打造了一批这样的美丽宜居村庄。通过污水管网改造、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推广等举措,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总体进度已超过八成。
不仅如此,我区还出台了《武隆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武隆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按照“2+6+N”的产业布局,出台《武隆区2019年高山蔬菜和高山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开展以“项目覆盖、产业发展、主体带动、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巩固产业精准脱贫计划,全区形成了74.72万亩粮油、39万亩蔬菜、5.6万亩茶叶、203万头(只)生态畜牧、17.2万亩特色水果、6.5万亩中药材、4.3万亩烤烟、7000亩生态渔业养殖的产业格局。“火炉脆桃”“白马蜂蜜”分别获第八批、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武隆高山蔬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成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同时,我区着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发观光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仙女山镇白果村梦幻田园、羊角镇艳山红村“乌江纤夫院子”、火炉镇万峰林海森林民宿等2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已显雏形,仙女山镇被确定为三产融合市级试点乡镇,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引领工程,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羊角豆干、土坎苕粉等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壮大,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实现15亿元。并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程,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推行“电商+体验+销售”模式,整合107个农产品品牌,4270个单品上线销售,全区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3.42亿元。
如今,我区以积极创建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区”为载体,按照乡村振兴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和谐发展等,努力形成两大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代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