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解锁”路边摊,让“文明风”与“烟火气”同行
在马鞍山,有一条路,被食客们笑称为“装在胃里的路”。每到傍晚,这里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大学生、周边居民、打卡食客,三五成群,逛吃路边摊,从街头吃到街尾。揽客的吆喝声、欢聚的谈笑声此起彼伏,城市在这里开启另一种活力。
这个活力四射的地方就是位于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北门的体育路小吃摊自发市场。
体育路小吃摊自发市场,被网友戏称为安工大“编外食堂”。太阳一下山,百余路边摊集结于此,大学生、周边居民、游客等纷纷前来,开启专属夜间的精彩,人间“烟火气”袅袅升起。
体育路的路边摊火了,城东的夜市亮了,马鞍山的“烟火气”更“燃”了!
一同“燃”起来的,还有市容、卫生、交通、安全等话题。有市民反映,体育路本就不宽,占道经营妨碍通行,垃圾被随意丢弃在绿化带。还有市民反映,路边摊多了,噪声也大了起来……
如何留住这缕“烟火气”?秩序与活力如何平衡?“解锁”路边摊,马鞍山多部门正合力探索,进行一场让“文明风”与“烟火气”同行的实践!
体验:走着吃的夜市 乐享美好“食”光
从关东煮到串串、海鲜捞,从炒饭、炒面到螺蛳粉、拌面,从烤肉、烤冷面到冰粉、酒酿、奶茶……来到体育路小吃摊自发市场,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这里没有明显标识,但跟着人流走不会错。“老板,来一份芝士蛋加火鸡面,加洋葱丁,少放香菜!”烤冷面摊位前,终于轮到记者点餐了。“16元,请拿好,小心别烫着。”女摊主麻利地操作着。她告诉记者,她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出摊,差不多晚上九点半收摊,夏天会顺延半小时。摆摊一年多了,生意一直不错,食客以大学生为主,不只是安工大的,还有不少来自其他高校的。这里的人流高峰主要受大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影响,下午五点半放学是一个高峰期,晚上九点大学生晚自习结束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烤冷面吃起来软糯入味,芝士的香甜和火鸡面的微辣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吃毕,沿着路继续走,大概过了十多个摊位,一个摆满新鲜柠檬的鲜果汁摊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点了一杯7元的暴打冰鲜柠檬汁,吸一口,冰爽透心凉。一路逛吃,约半小时,记者从街头吃到街尾,尝了关东煮、冰粉、烤五花肉等十多样小吃,花费92元。粗略计算,每个小吃摊正常消费大约10元,价格实惠,绝大部分摊位食材新鲜。
作为老顾客,大学生小倩每隔一天便来这个“编外食堂”改善一下伙食。点一碗螺蛳粉,再配上一份冰粉,晚餐就搞定了,既美味又实惠。学习忙的时候,错过了学校食堂饭点,“编外食堂”便成了小倩的最佳选择。更多时候,小倩会和同学一道来逛吃,还能收获一个交友机会。总而言之,小倩认为,体育路小吃摊自发市场是她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击:路边摊人气火爆 不文明现象显现
华灯初上,路边摊陆续出摊,体育路一侧慢车道变身“小吃街”,不宽的慢车道被百余个路边摊沿线摆满,中间形成一条长长的“摊位小巷”,供食客通行。大学生、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本就不宽的“摊位巷子”变得更拥挤了。
“骑电动车肯定过不去,只能步行通过。”每天都经过此处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一小段路,由东向西只能被迫逆行,有碍交通。还有不少食客自驾而来,即使路边停车位满了,大多私家车也能沿路有序停放,极个别存在乱停乱放、违规掉头等违法行为。不仅如此,现场车辆喇叭声、揽客吆喝声、食客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尽显热闹的同时,噪声扰民也成了该路段被投诉的原因之一。
记者还注意到,路边摊几乎都自备了垃圾桶,每隔一段距离,路边还摆放了大垃圾桶,可现场依然有乱扔垃圾、垃圾清扫不及时等问题,绿化带中也“藏”了不少垃圾,甚至一些共享单车的车前筐也成了“垃圾桶”。“收摊后,会有保洁人员来清理,把路边摊对市容卫生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一些摊主表示,每个小吃摊每月交50元卫生费,用于清理摆摊场所卫生。
市民刘女士最担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食材进货渠道正规吗?油卫生吗?孩子们来吃,食品安全是第一!”除了食品安全,路边摊的燃气、用电等安全状况也引起包括刘女士在内的许多市民的担忧。
摊贩:就业创业“低门槛” “苦生意”拼“甜未来”
上油、炒面、切肉……烤冷面小吃摊前,对着高温的铁板,女摊贩抓着两个铁铲,在油烟中熟练地忙着。仅需几分钟,一盒烤冷面就滚烫出锅了。
拨开这层“烟火气”,每个小摊贩都有一个滚烫的就业创业梦想,一个追求美好生活、为未来打拼的心愿。他们中,有新婚不久的小夫妻,有独自带着幼女摆摊的新手爸爸,也有就业困难的妇女,还有初次创业的“00后”。
“摆摊,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挣小钱补贴家用,当然好。”烤冷面大姐打开了话匣子。女儿上初三了,她每天接送,以前打工不让多次请假,干脆辞职,以照顾孩子为主,顺带摆个路边摊。每天出摊5个小时,若女儿临时晚上有课就提前收摊。摆摊后,她更加自信了:“凭手艺挣钱,很光荣。生意好,手头也宽裕多了。”
在烤肉摊贩姚磊看来,在路边支起炉灶,是门槛最低的创业方式。对于白手起家的青年创业者,低门槛的确是生意起步的关键。姚磊摆摊时间不长,仅卖一款餐品——碳烤五花肉串,每天能卖约1000串,营业额约700元。姚磊直言,摆摊是门“苦生意”,每天买肉、切丁、穿串,都是他独自完成,比较累,但必须确保品质,才能赢得口碑。由于新鲜、实惠,姚磊的烤串很受欢迎,生意好的时候每晚八点多就卖断货了,收摊也比较早。红火的生意给了姚磊很大的信心。他希望小摊能留下来,靠双手将小摊练大。作为本地人,他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在劳累一天后,多个夜市逛逛,多个地方喝杯啤酒、吃根烤串。
探索:秩序与活力怎样平衡 “文明风”与“烟火气”如何同行
一个个路边摊,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注脚,却也是城市治理的难题。
对于体育路小吃摊自发市场,一位曾在城管系统工作的市民表示,随着流动摊贩的增多,占道经营、乱扔垃圾、无序摆摊、噪声扰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无疑更加考验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智慧。
“解锁”路边摊,如何出招?马鞍山各部门也在不断探索。交警秀山大队加大路面管控力量,增加巡逻频次,确保机动车道畅通;根据人流量,及时施划出租车等客位、停车位,维持停车秩序。花山区城管局每天至少派驻2名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同时与多部门协商、联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力争就近安置这些流动路边摊。截至目前,该局已完成现场百余摊贩的信息登记工作,具体解决方案正与联动单位商议拟定。
“解锁”路边摊,需要智慧。业内人士表示,要把相关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段,这是确保长久放开路边摊、“地摊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管理者需要将管理、执法、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进行一场让“文明风”与“烟火气”同行的实践。
“解锁”路边摊,其他城市怎么做?深圳官宣路边摊解禁,中央文明办也给出“助攻”,明确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邻居芜湖推出“潮汐式”便民服务,统筹明确了划线定位、标牌标识、卫生保洁、经营时间、规范管理等标准,探索摊点群自治管理,因地制宜,变堵为疏,实施精细管理。
记者手记:
众人“拾柴”,燃旺“烟火气”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路边摊,是一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它一头连着市民生活,一头连着城市经济。
路边摊释放的“烟火气”是什么?往小了说,是一串串喷香的烤肉,是一杯杯可口的果汁,是与家人朋友在霓虹闪烁的小巷边走边逛的美好记忆;往大了说,是市民情感、城市生活的理性交汇,是城市风情和城市品格的外在体现,也是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载体。
有人预言,有序开放、引导和规范路边摊,将是未来城市的“必修课”。
如何“解锁”?应从城市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在设摊经营场所选址时,要确定周边市民是否有相关需求;在不影响交通、不扰民的同时,选址也要考虑客流量;要严格设定经营业主进入市场条件,让低收入者优先;要及时跟进,把好食品安全关;还要做好相关市场培育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方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摊小贩们也要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诚信经营,积极配合环境卫生、秩序维护及食品安全等管理。
食客们也要文明用餐,有序停车,垃圾入桶,乐享美好“食”光。
市井长巷,聚拢起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相信,在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强劲的“文明风”一定可以燃旺“烟火气”!(文图/ 记者 刘小庆 张梦婷 通讯员 唐凯)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