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 绽放劳动之美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4月23日,“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省暨合肥市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今年,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将组织开展8项省级示范性竞赛,7个省级专项竞赛,247个工种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以忘我的拼搏奉献、卓越的劳动创造,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再创辉煌。
精神引领风尚 焕发劳动奋进精气神
“劳模精神就是要脚踏实地、精雕细琢,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咱也能为车轮行业发展出份力!”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轮车轴厂高级技师沈飞说。
秉承这样的理念,沈飞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研发新的高速车轮品种,助推中国高速车轮走向世界,被形象地称为“为高铁造‘跑鞋’的人”。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劳模精神是风尚的引领者。全省各级工会以“讲、诵、演、访、唱、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标准开展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进企业、进工地、进班组、进社区的“五进”示范大宣讲活动,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4月14日,省劳模工匠宣讲团非公企业专场宣讲活动走进百丽鞋业宿州分公司,全国劳动模范马盼盼结合工作成长经历,用朴实的话语和鲜活的事例,讲述自己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感人故事,激发现场职工的奋斗热情。“我们要把‘敬业’上升为‘精业’,努力练就过硬本领,立志成为行家里手。”百丽鞋业职工牛茹说。
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用心用情当好劳动模范的“娘家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焕发劳动奋进精气神,培育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
据了解,去年省总工会精准发放全国劳模专项补助资金623.14万元和省劳模资金2011.2万元,全面完成为8000名劳模服务实事项目。
开展劳动竞赛 搭建岗位建功大舞台
劳动模范是怎么评出来的?怎么样才能由“工”变“匠”?
我省工会以组织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带动各地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劳动竞赛活动,搭建“比武”擂台、创新舞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提升技能素质,一大批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全省掀起了比干劲、赛技能、学模范、争先进的竞赛热潮。
“我们围绕提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吸引力、覆盖面、实效性等,不断完善竞赛组织运行、激励保障等机制,推动竞赛同劳模五一评选、技术职称评定、技能等级认定、工资待遇等挂钩融合,持续激发竞赛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4月18日,合肥市总工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和“合肥工匠”评选活动。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最高奖励4万元,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最高奖励20万元,“合肥工匠”每个补助3万元……合肥市总工会引导带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用“真金白银”点燃职工创新星星之火,助推职工技术创新渐成燎原之势。
“我们对标‘大国工匠’‘安徽工匠’高标准开展评选,在全市培养和造就一批品格高尚、技艺精湛、技能高超、勇于创新的‘合肥工匠’。”合肥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郭玉玺介绍。
“比”出劳模,“赛”出工匠。去年以来,我省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12项省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平安安徽、健康安徽、教育强省等5个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开展173个工种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全省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超过1万场,约300万职工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
提升技能素质 培育更多创新型劳动者
“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海螺水泥工会副主席郑成林介绍,作为全国第二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海螺水泥聚焦提高产业工人经济地位,提出了4个方面16条务实举措,实现薪酬与岗位、技能、业绩和企业效益挂钩。
拥有一技之长,就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我省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培育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如何进一步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我省共发动约1.6万家企事业单位、187.5万名职工参与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开展实施名师带徒8812个,新建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753家,建设市级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基地)403个,推动企业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活动477个,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皖军”。
新时代产业工人感受到的变化,还有安全健康素质的不断提升。我省“安康杯”竞赛参赛单位2.3万余家,参赛职工356万人,参赛班组19.6万个,开展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5000多场次,参与职工超过100万人次;组织职工“查找身边的隐患”4万余件,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
从淮北到江南,伴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朝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迈进,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力量与担当,用汗水和智慧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添砖加瓦。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