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黔北聚焦
桐梓县:40朵“军花”靓花秋
时间: 2016-01-27 来源: 桐梓县文明办

花秋女子民兵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花秋女子民兵给赶集群众讲解防假币知识

  桐梓县花秋镇在创新社会治安管理中,组建了一支女子民兵巡逻大队,一支老年和谐促进会。一年多来,这两个民间组织在义务参与社会治安管理、集镇开发建设和全国创卫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当地民风好转、社会和谐,被人们尊称为“娘子军”和“老将军”。

  昔日脏乱差

  花秋镇是桐梓县南部乡镇的第一大中心集镇,全镇有5万多人口,号称“县城副中心”。然而,有一段时间,在群众眼中,花秋街上却像一个大号“垃圾桶”,没有一点大镇风度。

  有年春节,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专程带着她的宝贝女儿到花秋街上吃羊肉粉,走到门口,小女孩却站着不进去。“这家最好吃,快进来。”母亲喊了两遍,女孩仍然没动。母亲问她生什么气,小孩大声说:“你看这地上,脏得像个厕所。”母亲低头一看,的确,满地都是餐巾纸,脏惨。孩子不谙世故,继续嘟着嘴,母亲责怪她:“你怎么不顾他人的感受,没礼貌。”谁知小女孩顶了一句:“你看这个卫生,谁又顾他人的感受了?”

  然而,当地人对这样的环境卫生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花秋外环路中间的花池,东一撮灌木,西一撮杂草,倒满了煤灰、纸屑,街面上支蓬搭架,车辆乱停乱放,公共设施屡遭破坏……

  脏!乱!差!

  哪里去找这包医治民风的灵丹妙药?

  几个“风火女人”

  今年43岁的梁小萍就住在花秋街上。她是花秋村村委会妇女主任,看到花秋街上的这种现象,心里面像堵了把茅草,“毛缺缺”的。“毛缺缺”就是花秋人常说的焦虑的意思,她一看到乱丢乱扔的行为,爱说爱管。领导夸她,花秋街上多有几个你这样的人就好了。

  花秋街上像她这样“爱管闲事”的人也不少,可是,人多又有什么用?梁小萍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梁小萍知道,其实这个街道卫生,历届党委政府都整头疼了,领导带起干部群众轰轰烈烈地大扫除,可是没干净几天,又恢复了原样。

  民风如此,光靠干部能行?

  梁小萍心想,要是把街上那几个比较“风火”的女人组织起来,帮助政府治理街道卫生,说不定有效果。可是,她的想法甫一提就遭到否定。花秋街上在很多年前就组建过男子民兵队,结果没干多久就散伙了。男人都没干成的事,你几个女的能干成?

  当头一盆冷水。

  其实,梁小萍等人“毛缺缺”的时候,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也“毛缺缺”的。如何把民心团结起来,形成一股正能量呢?几个镇领导经过商议,决定大胆尝试一条社会治安创新之路。但在乡镇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民间力量和智慧,实现不占编制、不拨经费、不发工资而凝聚人心、盘活资源的目标呢?经过反复调研,提出了组建花秋女子民兵巡逻大队的构想。即由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扶持,镇武装部、派出所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而队伍管理和具体事务则全权交给女子民兵巡逻大队自治。

  梁小萍把花秋街上几个比较“风火”的女人团到家里,传达了镇党委政府的设想方案。大家都说“要得!要得!”花秋是我们自己的家,不搞干净,太不应该了。

  一呼百应!

  组建“娘子军”

  “招兵买马”的海报一贴出去,花秋街上一片哗然。嗡的一声,一下子来了53人,老的少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嘻嘻哈哈,叽叽喳喳,有的来图军训减肥,有的来图新鲜刺激,有的来图好奇好玩,当然也有的愿为整脏治乱、治安巡逻等工作出力。五花八门的想法都有。

  “不怕,慢慢的来,任何一支队伍都需要不断锤炼!”

  军训开始的时候,的确热闹了半把个月。可是,等到正式签字编队、举行揭牌仪式的时候,却嗡的一声跑了30多个。为什么?“没工资,干公益。”这六个字像六颗钉子,敲碎了一些人的欲望。

  事情搅黄了!

  组建女子民兵的事,顿时成了一场笑话。

  几个“风火女人”被打击得欲哭无泪。连夜连晚,梁小萍和几个贴心姐妹,一家一户作工作,又拉回来了10多个,终于凑满了40人的队伍,分成4个中队正式军训。

  她们把花秋仓库那个废旧院坝的杂草荆棘打整干净,建成临时训练场。每天早上六点至八点早训练,晚上七点至八点晚训练。天还没亮,训练场上就响起了嘹亮的军歌,一曲“中国民兵之歌”,把每个女兵的心攥得紧紧的,她们开始感受“军营”生活,新鲜,刺激。

  很多丈夫悄悄跑到训练场上看热闹。统一的绿军装,统一的绿军帽,统一的解放胶鞋,有的男人竟然看走了眼,在“部队”里找了半天,才认出自己的那一半。老婆竟然这么美,老公觉得很有面子,即使嘴上不说,心窝里还是蛮高兴的。那些作子女的,作父母的,看到自己的亲人如此“威武”,心里面也乐开了花儿,自然乐意支持她们去“参军”了。

  万事开头难

  2014年9月18日,花秋人以特殊方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花秋女子民兵巡逻大队正式挂牌成立!

  40朵“军花”在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着装整齐,步调高昂,军歌嘹亮,威武挺拔,高喊口号,雄纠纠、气昂昂,展示着女子民兵的飒爽英姿,正式在花秋街上巡逻。

  所有的花秋人都涌到门口看热闹。有的羡慕,有的忌妒,有的鼓掌,也有的说风凉话。“一群疯子”“没工资,看你们干得了几天。”有的拍了小视频发在微信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争议,有点赞,一时成为花秋内外的谈论焦点。有的家属接受不了,女兵一回来,就劝她们退出,甚至“逼”她们退出。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那段时间,哪个没有悄悄的哭一场?”花秋女子民兵巡逻大队大队长梁小萍,那么“风火”的女汉子,都在风言风语中偷哭过几场,其他女兵就不知多少人哭红了眼。

  万事开头难,真难!其实运行到中途仍不容易。“好的是杨忠勐书记、张明镇长成了我们的精神靠山。”队伍稳定下来后,女子民兵发出了“从我做起,维护街道卫生”的倡议。她们的想法很简单,一个去说服10个人,40个人就可以说服400个人,400个人带动400个家庭,400个家庭就能带动两三千人,花秋街上几百千把家,有400个家庭带头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就成了主流,就能凝聚成一股正能量,就能做好很多有益的事情。

  初衷很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实现。因为容易实现,所以见效快。花秋街上的环境卫生开始改变了。

  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心。

  人心从冷漠开始回暖!

  打出“漂亮仗”

  坏习惯就像身上的毒瘤,要想拿掉,不动动大手术,是很难根治的。街民长期养成的坏习惯,要彻底根治,实非易事。刚开始整治的时候,人们配合,比如占道经营,看到女子民兵来了,把货物挪进去,民兵走了,又把货物挪出来,玩起了“躲猫猫”。哪家把垃圾乱丢乱扔了,被巡逻民兵看到,数落几句,刚开始的时候,忍了,但次数一多,脸上就挂不住,风凉话就脱口而出。如果回敬一句,就有可能引发口舌之争,影响女子民兵的形象。甚至会有别有用心的人,会故意制造矛盾让女子民兵闹笑话。

  面对复杂的街坊邻居,几个“风火”女人事先预测,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哪种人要怎样应对,哪种人要采取哪样措施,她们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方式方法。对那些可以团结引导的,全力以赴地搞好团结,对那些必须撕破脸再疗伤的刁难街民,她们按计划有序上阵,既不跟你骂,也不跟你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今天作不通思想,明天,明天作不通,后天……

  这些“战斗”中,女子民兵真正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队伍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包容的力量。把那些“狂”“冷”“赖”“横”的家庭征服了,工作也就打开局面了。慢慢地,人们不仅接受了女子民兵的“管理”,而且产生了好感,暗暗佩服女子民兵给花秋街上做了件大好事,大实事。

  一年多时间的整治,花秋的街容街貌焕然一新,人们的卫生习惯逐渐成为自然,就连以前对女子民兵有些看法的家庭,也慢慢理解了,支持了。

  除了整治环境卫生,她们还打了很多漂亮“仗”。

  有一次,一个精神病人在街上偷娃儿,已经抱上客车了,被女子民兵追了回来。“要不是她们,娃儿出什么问题都不晓得。”孩子的父母感激涕零。

  有一次,几个张贴野广告的,被女子民兵追到一个叫狗屎坝的地方,全部收缴了携带的野广告。追了几回,那些贴野广告的,再也不来花秋了。

  花秋街上的农贸市场、信用社、邮电所这些地方,以前经常有摸包扒窃和骗子出没,一到赶集,她们就派“兵”在这些地段重点守护,配合着派出所民警,协助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

  “现在,好长时间没看到扒手了。”

  这样的漂亮“仗”,女子民兵们一讲起来就眉飞色舞,光荣自豪。不管是参加植树造林、创卫活动、安保活动,还是到市、县参加文娱节目表演,她们都干得有声有色,为花秋人争光添彩。每天在微信圏里晒“兵照”,是女子民兵最荣耀的事情,因为她们采取“微信签到”的方式,向所有女子民兵和社会公众公开当天的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这种方式,激发了所有女子民兵的工作激情,别人的巡逻小组每天都干了实事,轮到自己的小组巡逻的时候,也就变着花样争做实事。

  有人说,用好私心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每个女子民兵都有一个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不给自己的小组丢脸。这种动力驱使她们自觉开展比、学、赶、超,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比一些政府的考核奖惩还有推动力。

  她们的微信日志,引来围观、点赞、好评、转载数十万人次,网上网下一片叫好。

  花秋女子民兵从人们当初冷眼看热闹的心态中成长起来,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尊重和喜爱,有的老百姓给他们买来围巾,赠送军用水壶,表达自己的心意。

  党政“聚兵心”

  “你们没有工资,怎么坚持下来的?”外来参观考察学习的团队,都会提出如此疑问。在当今社会,金钱成了人们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花秋女子民兵为什么会这样?

  “我参加女子民兵就没想过要政府的报酬,”重庆女子李丹凤,22岁,是女子民兵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你想嘛,40个人,一个月要发多少钱,政府财力都很紧张。”丹凤和男友在花秋街上做生意,听说组建女子民兵,她立即报了名。“我只希望花秋越整越好,虽然我是一个外地人。”丹凤把女子民兵当成了家。“大家每次在一起,都像是一家人一样,很温馨……虽然我跟她们年龄上有代沟,但共同语言还是多……”“政府领导经常组织我们开展一些活动,感觉很安逸。”

  “干部很关心我们,我们应该多为政府分忧。”她们到桐梓、遵义参加比赛,按规定,她们出场的化妆费用由政府负责,她们考虑到政府财力紧张,自己买来化妆品,互相交叉化妆,能节约就节约,不给政府多花一分钱。

  “那么,你们女子民兵有什么收获呢?”

  “其实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减肥才去的,但是,参加之后,让我学了很多东西,比如学会感恩,要有责任心,要团结,互相帮助等这些。”“我想当时来参加多半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意志不是很坚定。因为大家都没当过兵,很新鲜。”

  “如果给了我们钱,也许还不能坚持到现在。”

  “为什么没有工资反而能坚持下来?”

  花秋女子民兵们算了一笔心里帐和经济帐,如果发工资,最多也就几百千把元,人们反而觉得付出与报酬不对等,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吃亏,觉得吃亏了,就会生怨心,生怨心了就会消极怠工,消极怠工的行为在作崇,人心就涣散,人心涣散,队伍自然就垮了。

  有的说,这些女子民兵的家庭大多比较殷实,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有意义的事,人生过得更充实。不拿工资,就叫无私奉献,高尚,人们的尊重感、敬佩感会更强,她们获得的是一种精神报酬,一种精神信仰。难怪李丹凤说,也许拿工资,还不一定坚持到现在。

  梁小萍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40个女子民兵分成8个小组,一个小组5个人,有7个小组负责日常巡逻,一周一班,一个月才四天,一个组专门负责街面巡逻,五天一班,一个月也才六个班,对家庭生活影响不大,作点奉献也没关系。”

  花秋女子民兵巡逻大队指导员杨秋华介绍说,女子民兵成立后,学习了很多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参加处理过很多邻里纠纷和家庭纠纷,参加过很多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理解了党委政府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也不是那么容易,光靠干部不行,还需要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事情才能干得好。杨秋华说,很多女兵看待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大提高,甚至有种从锅台灶边脱胎换骨的感觉,能够自觉地把思路集中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更加关注民生工程。

  花秋女子民兵,慢慢成长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成为花秋妇女的形象代言人。

  家人“作后盾”

  “我觉得最主要的动力还是家人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女兵们带着感恩之心评价自己的家人。“成功的女人背后也有个伟大的男人!”

  当然,这些女子民兵的丈夫当中,最先也有不支持不理解的,觉得打乱了家庭生活固有的规律,不习惯。去年,桐梓县开展歌咏大赛,女子民兵组团代表花秋到桐梓参赛。其中一个民兵的丈夫听说要耽搁个把周,不同意,吓唬说:“要去,把婚离了去。”“离就离,等我比赛回来就离。”妻子比赛去了,丈夫反思了许多,结果婚没离,两口子关系反而更好了。现在,轮到自己的妻子值班巡逻的时候,丈夫会提醒自己的妻子早点去,不要去迟了丢面子。

  今年48岁的“兵大姐”穆贵霞,按当时“招兵买马”的要求,她超龄了,无法加入女子民兵队伍,但她从女子民兵一组建就跟在队伍后面,在“编外”训练,在“编外”巡逻,毫无怨言。半年的“编外”民兵经历,感动了所有人,被“特招”为正式女子民兵。

  “为什么这么执著?”

  穆贵霞说:“我的母亲是老干部,从小受母亲影响,非常喜欢过组织生活,现在终于有了这个机会,一定要争取。”

  有一句诗叫“一滴水的梦想是奔进大海。”穆贵霞就像一滴水,花秋女子民兵巡逻大队就是她梦想中的“大海”!其实,每一个女子民兵都只是一滴水,很容易被时光蒸发掉,但她们有了梦想中的大海,也就有了力量。

  现在,一些当初犹豫不决的妇女,看到女子民兵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军营生活”,似有悔意。以前没有报名的妇女,积极申请加入女子民兵队伍,梁小萍说:“已经申报的有十多人,目前正式考察的有五六个。”目前来说,只有想进来的,没有想退出的,队伍不缺编,无法增补。

  “严进宽出!”虽然没有工资,但要进来,还不是那么容易呢。

  “其实,女子家有点正经事做,少去打牌赌博,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更好,家庭更和谐。”丈夫掏的是心窝话,谁不想自己的女人多做正经事?

  黔北“娘子军”

  如果说花秋女子民兵的成长一帆风顺没有挫折,那是假话,她们照样走过了好奇→徘徊→欢乐→屈辱→放弃→坚定→自律的心路历程。

  前不久,一名外地男子路过花秋,在停车等人时,向车窗外扔垃圾,巡逻民兵上前制止,谁知那男子竟然出言不逊,不仅说的话难听,而且与巡逻民兵动起手来。事情闹大了。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女子民兵提出的要求没能及时兑现,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连续两个周没有上街巡逻。其实政府领导也在多方斡旋,争取最佳处理方案。最后,那男子写出书面道歉信,在花秋街上公开张贴。女子民兵看到该男子的诚恳态度,也就原谅了他。

  像这样的心酸事,她们遇到过不少,处理这些“事件”虽然费了些曲折,但却让花秋女子民兵渐渐成熟。

  说起女子民兵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镇领导及时组织她们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座谈会。为什么“特殊”?因为名为座谈会,其实镇领导们却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等她们到齐后,开始播放幻灯片,一张又一张女子民兵的照片,配上《中国民兵之歌》的乐曲,勾起她们无数美好的回忆,有的女子民兵看得眼泪花花包不住,接着,又播放女子民兵一年来参加军训、巡逻、植树、参观、学习等工作和生活的视频短片。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幕幕生龙活虎的“军营生活”场景,一段段开心快乐的女兵画面,一次次攻坚克难的“英勇战斗”……女子民兵看得泪流满面,她们没等领导开口,就集体赌咒发誓。这种“赌咒”没有当初宣誓的誓言书面文雅,但更有分量,更有动力,更见真心!

  花秋女子民兵巡逻大队涅槃重生,胜似玫瑰,美如凤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花秋镇“大号垃圾桶”的形象完全改观,街道干净整洁,街面焕然一新,不仅在创建“全国卫生乡镇”检查验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和花秋老年和谐促进会的“老将军”一起,民间集资70多万元,协助政府把石洞山打造成美丽的“花秋会客厅”。

  花秋女子民兵的模式,得到市、县领导的认可,引起媒体的纷纷关注,各兄弟乡镇纷纷效仿学习,也组建了女子民兵,纷纷前来取经学习,她们俨然成了“兵大姐”,对前来学习取经的姊妹民兵也不保守,用心传授“军队”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分享自己的“从军”心得和快乐喜悦。

  历来好事多磨难。尽管风风火火活跃了一年多,但大家都知道,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王宗伦)

  1. 上一篇:遵义实行警示约谈机制 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2. 下一篇:省委副书记谌贻琴慰问务川县贫困户、困难老...
责任编辑:张一青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遵义市文明网站友情链接

遵义文明网中文域名| 关于我们|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文明邮箱| 旧版回顾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府前路建投大厦 咨询电话:0851-28641133 邮编:563000
Copyright©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中国文明网]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