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生产基本成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933元,其中贫困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900元,村民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告别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自2014年红花岗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深溪镇清江村这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4年,在全省推行精准扶贫,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的大背景下,红花岗区抢抓扶贫开发工作新机遇,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核心,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整体减贫”攻坚战略,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全区全面小康进程。
精准扶贫,准确识别贫困对象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作。2014年3月开始,区扶贫办与广大镇村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掌握原始资料。同时,红花岗区严格按照省、市扶贫主管部门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识别规模和要求的认定,通过“民主评困”等方式,以及遵循农户自愿原则,准确识别贫困对象。严格按照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审查、镇政府审核、区扶贫办复核、区政府审批等程序,有序推进精准扶贫。
红花岗区扶贫办科长杨辅说,“谁是贫困农民、贫困原因是什么、结对帮扶干部是谁,在我们的信息系统中一目了然。”红花岗区对全区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档案卡、手册、信息录入“三个完全一致”。目前全区已完成了7个贫困村、1.21万国标贫困人口和4709人省标贫困人口信息的识别、上报和信息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工作和平台建设等工作,为精准扶贫打牢了基础。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红花岗区整合多方资源,根据贫困村的村情实际,积极编制扶贫项目向上争取资金,今年已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800余万元,项目13个。2014年巷口镇中山村乘着精准扶贫的政策快车,完成道路硬化,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家家通联户路,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精品种养殖及乡村旅游得到发展,农户实实在在的得实惠增收入,由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500元至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实现了贫困村脱贫。
“整村推进,整体减贫”,精准扶贫不仅摘掉的是贫困村的帽子,随着交通制约、缺少项目、资源匮乏等共性致贫问题得到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宽阔。红花岗区以“六个到村到户”,即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正县(处)级领导帮扶5户,副县(处)级领导帮扶4户,科级领导2—3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全区3210户扶贫户均实现了结对帮扶,整合扶贫资源、扶贫项目到村、帮扶到户,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确保贫困村整体脱贫目标的实现。
清江、中山两村的变化是红花岗区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普惠一方百姓的一个缩影。红花岗区按照精准扶贫的理念制定出台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因村施策、因户施治,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贫困村、贫困人口。2014年底已减少贫困人口0.47万人,完成减少贫困人口达任务的134.3%,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8%,达10778.1万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