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芝罘教育试水“我的课堂我做主”

烟台毓璜顶小学多功能教室里,数学课刚开始,老师简短地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讲台的主阵地便移交给了学生。围绕课前自主学习的要求——用思维导图整理多边形的认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了图表分析,纷纷举手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是发生在2014年“烟台市教育科研之旅——走进芝罘区”系列活动毓璜顶小学专场课堂展示环节上的一幕。为期一天半的会议,毓璜顶小学、烟台十四中分别代表小学和中学开放了自主课堂,并针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经验交流。眼下,在芝罘区中小学课堂上,类似这样的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新型课堂的主要创新方向。近年来,芝罘区始终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大力推进和谐高效课堂建设,小学以课堂开放为重点,初中以“活力新课堂”研究为抓手,高中以新授课和复习课的高效授课模式为突破,稳步推进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我们组制作的思维导图”、“这是我们组整理的这一单元重点难点题”、“这是我们组尝试的拓展思维题”……27日下午,记者在毓璜顶小学数学课上看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导力量,甚至承担“老师”、“评委”的角色,对其他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解答其他学生的疑问。“这个小组的讲解很清晰,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有些地方需要多延伸地讲一下。”一个小组讲完四边形内容后,不少同学主动进行了点评、提出意见。课上,学生们分小组围坐在一起,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还有“小导师”像老师一样登上讲台神采飞扬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教师则走下了讲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担负起服务和指导的职责。
  同样,在烟台十四中会场,富有特色的班级beplay官网app 、充满活力的“个性化学习”高效课堂以及教师读书沙龙赚了不少眼球。目前,十四中广泛采用的是“345”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制四段五步”。具体而言,“三制”即导师制、班组制、学分制,建立了教育教学及评价模式;四段即“课前预习、上课展示、教师点拨、及时巩固”;五步即“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激情导入目标解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拓展训练”、“巩固检测布置作业”。
  走进十四中的课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传统的课堂多是老师讲课学生听,学生不亲自参与,兴趣不高。”学校负责人表示,现在把课堂的操作权交给学生,学生间的互动探究能花上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通过自主参与实践对知识点了解更深刻,这样一来,老师少讲些但上课效果却更好。
  记者随机走进十四中的一间教室,教室里很安静,每个同学人手一本书静静看着,有的还在记笔记。“这是自修课吗,同学们看的不是教学用书吧?”面对提问,陈老师解释道,这是阅读课,课上阅读的书籍由同学自选,但老师会对读物把关,阅读时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仅读几本语文课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海量的阅读。”陈老师说,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吸收更多“文学养分”,做笔记则是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终身受益。阅读课后还会有一节课用于读书心得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推荐好书的过程。
  把“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只是十四中进行学科教学创新的一个缩影。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十四中老师看来,课堂始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如何提高效率,各科老师进行了深入探索,渐渐打磨出了“个性化学习”的学科特色。“现在学数学,很省力。”谈及眼下数学课的授课模式,学生小吴很喜欢。他告诉记者,每次上新课的前一天,同学们手里都会拿到一张导学案,这让预习变得简单。“以前预习我心里没底,现在有了导学案,老师会把新课重难点进行剖析,并串成一条递进的‘主线’,甚至还会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融进来,这样预习下来效率很高。”同样觉得轻松的还有老师,对此,教数学的王老师体会颇深,她说同学们课前就把一些知识点弄清了,这样老师上课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拓展上,重难点可以讲得更深入些。
教育科研中,下沉重心接地气
  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上,我国是分学科,按照知识系统进行纵向“条状”学习的,思维视角相对单一;而国外教育发达国家更多是激发学生认识真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从不同侧面认识同一事物,进行多学科融合的探究性学习,而这促使学生思维视角开放,善于思考,乐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强。
  而实践表明,导致这种差异的教学方式之一便是囿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我国的学生在课堂上鲜少拥有自主性。市教育局教科院副院长管锡基接受采访时表示,将评价课堂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加活跃,积极主动地学习,相互之间激发学习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作为已有30年历史之久的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芝罘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走向“深水区”,逐步确立了观念先行的理念,先后组织校长、教师赴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组织中小学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加强与教育专家、名校的沟通联系,取人之长为芝罘教育发展服务。数据更具说服力,近年来累计开展高层次培训十余次,培训校长四百余人次,对更新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后,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教师可利用的时间减少的实际情况,以往加班加点、拼时间拼体力等做法明显不合时宜。因此,芝罘区逐步强化学校以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和完善了听课视导的长效视导机制,确立了“听课评课———交流探讨———反馈建议”的视导程序,制定了“分段视导,全程跟进;全面指导,分点突破”的视导策略,教研员每年的听课节数均达到2000节。在此基础上,积极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全区最大范围的共享,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通过下沉教科研重心,注重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制定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学习策略和辅导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教育研究化常态化成为可能。
评价机制上,过程重于结果
  建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评价机制,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以更大的气力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更大的魄力聚焦课堂,全面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区教体局副局长井明霞向记者谈到。近年来,芝罘区推行坚持一切工作向教学第一线倾斜,以“课堂和学生为中心,向备课延展,向作业延展”的新型评估模式,得到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鉴于校际间差异,芝罘区实行学校评价机制,制定了“1+X”的督导评估机制,关注学校自身纵向的比较和特色发展,打破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校的模式,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基础、办学环境、师资队伍、生源构成和硬件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给每一所学校以自主发展空间,重视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发展。在学生评价机制方面,目前芝罘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机制。深化和完善“等级+特长+评语”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制度,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课堂让位自主,评价看重过程,那么家长普遍关心的教学实效如何保证?“学生不管怎么上课,还是要面临中考和高考。”采访中,多位家长的担忧,在芝罘区教育部门的意料之中。“小学打牢基础,初中抓好衔接,高中强化提高。”井明霞向记者解释称,芝罘各学校实施的“三个一抓起”的具体举措包括,从学生入学第一天抓起,切实解决小学教育“底子薄”和初中教育“腰里软”的问题;从关注每一位教师抓起,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学关注不够的问题;从每一节具体课抓起,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保底”的问题。在立足学段衔接方面,正在探索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了“学段全覆盖、形式多样化”的质量检测体系。在检测内容上,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小学与初中衔接阶段质量的检测,更好地保持各学段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检测形式上,注重阶段性集中检测和日常随机检测,加强各学校教研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动态,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水母网 记者 庞磊 实习生 王雪菲 张彧 通讯员 王庆随)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投稿邮箱|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