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山财政供养公寓投入使用 五保老人入住

  老有所养,是百姓终其一生追求的幸福生活。7月28日,莱山、院格庄和解甲庄3所敬老院的143名五保老人入住烟台市莱山区财政供养公寓,标志着国内县级市最大规模的社会福利中心正式启用。“考虑到汛期雨水多,3所敬老院的墙体、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为了老人安全着想,民政部门率先启用了财政供养公寓。”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杨富强说,与其相配套的介护式老年公寓、养生餐厅、医疗保健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竣工。

143名五保老人乔迁新居

  5日上午,记者走进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首批143名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五保老人已经在财政供养公寓入住了5天。“你看,这里多敞亮,以前苍蝇整天嗡嗡响。”在财政供养公寓308房间,住着两位老人,一位在看书,另一位正捶打小腿。见记者等陌生人进入,老人们一脸笑容。干净整洁的床铺、宽敞明亮的阳台,以及工作人员细心周到的服务,记者所到之处,无一例外。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财政供养公寓启用后,开放了3-6层,2层为餐厅,3-5层居住的为行动方便的老人,而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集中安排在6层,每日三餐,由工作人员逐一送至房间。

  采访中记者见到李同城老人,今年86岁的他,情况尤为特殊,因其为韩国国籍,不享受政府补贴,但由于老伴突然离世,与子女失去联系,财政供养公寓便成了老人唯一的家。

后期工程年底交付使用

  据介绍,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于2010年11月23日正式开工,是莱山区建区以来由政府直接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项目总占地36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计划投资4亿元,工程由区财政全额投资。目前,居家养老公寓、接待中心、介护式老年公寓、养生餐厅、医疗保健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建筑主体已经封顶,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

  莱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杨富强告诉记者,项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除承担敬老院、光荣院等政府职能外,还将面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代养服务,以满足和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需求。

  一期项目设计分为居住组团和服务组团两个部分。居住组团部分主要包括财政供养、居家养老、介护养老、介助养老等四个分区组团,财政供养公寓设计床位468张,主要承担区敬老院、光荣院等职能,用于全区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部分优抚对象疗养和流浪失散人员的收养。介护养老公寓,设计床位600张。主要代养社会上不能自理的老人。介助养老公寓,设计床位292张。主要代养社会上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居家养老公寓,设计床位140张,分为传统式和庭院式两种居住模式,着力营造和增强入住对象的家庭温馨感和环境归属感。

  而服务组团部分主要包括与其相配套的医疗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养生餐厅、行政接待中心、老年用品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医疗保健中心主要为入住老人提供中医保健、日常诊疗和定期查体等服务,实现“病有所医”。老年活动中心主要满足老年人的健身和娱乐需求,设有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阅览室、乐器室等健身和娱乐设施,真正实现老年人“住有所乐,住有所养”。养生餐厅主要为入住老人提供健康、养生的饮食新理念,同时满足亲属看望时的食宿需求,也是国内“候鸟式”养老的接待基地。行政接待中心主要为入住老人提供咨询、手续办理、接待等一条龙服务。老年用品服务中心主要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打造一个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的老年用品展示平台,实现老人就近消费。老年大学通过聘请教师、招募义工和网上大学等多种途径,满足入住老人学习书法、京剧等知识的需求,进一步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实现“有所学,有所乐”。记者 庞磊 实习生 张弛 通讯员 李罕琛 摄影报道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投稿邮箱|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