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山市>> 保山镇安镇:“四设五入”推动志愿服务有“形”升“温“
【字号:
【打印】

保山镇安镇:“四设五入”推动志愿服务有“形”升“温“

2023-07-19 来源:文明保山
  走进龙陵县镇安镇官岑村的村寨小巷,随处可看到一群戴着红帽子、身穿红马甲的“红色身影”,他们走村串寨耐心向群众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提醒群众切勿随便食用野生菌……这是一支刚参加高考完的高三学子和村属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夏日酷暑,他们不畏风雨、头顶烈日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着家乡群众。
  近年来,镇安镇坚持党建引领、阵地联盟、服务联动、资源共享、凝聚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做实做优做特志愿服务品牌,切实让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更有实效。
“四设”志愿服务精准选题 文明实践“特色套餐”科学配菜营养足
  设计队伍体系。镇级组建志愿服务队采取“1+12”的模式,村(社区)采取“1+5”的模式,策划实施贴近实情、符合群众需要,助推乡村治理的志愿服务。
  设定年度计划。制定《镇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清单》,一站一品、一月一主题,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设立志愿项目。按照镇党委政府所需、群众所急、志愿所能的要求,建立年度项目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设置服务菜单。以接地气聚人气为要求,采取群众“点菜”、站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打造贴近群众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
  大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组长表示,志愿服务看“四设”,以前不知道怎么抓,抓什么,现在围绕“四设”抓志愿服务,真正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不会抓的问题。
“五入”志愿服务合力破题 文明实践“特色套餐”加料加量味更浓
  融入基层党建。以“主题党日”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党员志愿服务,因地制宜开展“理论宣讲”“我们的节日”“党课开讲啦”等文明实践活动。户帕村志愿服务队在尖山坡产业种植园发展产业的闲暇之余,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给村“两委”和附近务农党员、群众上了一堂生动党课,“田间党课”为聆听者带来了别样的“沉浸式”体验。
  融入社会治理。以“网格化布局,菜单式服务,品牌化打造”为载体,及时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难,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来指导志愿者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小田坝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发挥退役军人优势,坚持“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调解原则,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做到了社区放心、群众信任。
  融入文明创建。结合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引导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特殊人群、环境保护、讲文明树新风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活新风尚。在“3·5雷锋日”镇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3家理发店到村社区开展“春风送暖 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提供义剪服务,获得群众点赞。
  融入乡村振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乡村农技校、农家书屋、农民beplay官网app 大院、美丽乡村·女子学堂等)为阵地,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家风建设、家庭纠纷预防化解等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幸福生活“加油”。镇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镇安镇社工站的专业优势,调动民政协理员的积极性,链接志愿服务力量,通过“社工+民政协理员+志愿者”服务模式提供精细化服务,围绕“物质扶困、beplay官网app 扶志、心理扶健”点燃逆境之光,有效缓解了困境儿童精神缺“爱”、心理缺“疏”、学习缺“导”、生活缺“助”、安全缺“护”的问题。
  融入乡村旅游。以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以景区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方式引导游客养成文明旅游习惯,并围绕游客服务、景区推介等持续开展助力乡村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加大镇安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镇安产业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
  镇安镇镇安社区群众尹国凡感叹道:“近年来政府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组织到镇安集镇农贸市场举办了以‘我们的中国梦 beplay官网app 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春联迎新春志愿服务活动,契合群众生活beplay官网app 需要,群众真正从这些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实惠。”
  近年来,镇安镇以‘四设五入’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各站所实际,充分调动了各支志愿服务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一所一品、一站一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格局。(李杨雪)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