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渭南:让渭南更美好 让人民更幸福-渭南文明网

陕西渭南:让渭南更美好 让人民更幸福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2-01-11

如今,穿行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区大街小巷,一条条道路宽阔畅通,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新生,让人沉浸在幸福当中。

过去五年,渭南市城建系统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渭南市区共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使渭南中心城市大变样、更美丽。

图为:无人机航拍下的人和公园(资料照片)

配齐基础设施 完善城市功能

2021年春节前夕,群众翘首企盼的解放路南延路正式竣工通车。该路段通车后,有效缓解了渭蓝路交通压力,缩短了渭南城区到双创基地的通行时间。

城市路通了,市民心顺了。

“原来上塬得从渭蓝路那边上,这条路修了后开车上塬也就十几分钟,对于我们附近这些居民来说,观景、步行都很舒服,特别是上下班感觉近多了。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心情格外舒畅。”谈起建成通车的解放路南延路,家住民生苑小区的居民高先生连连点赞,道路畅了,环境美了,城市更有质感了。

2016年至今,渭南市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投资基本保持逐年递增,中心城市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50余亿元,先后改扩建了东风大街、胜利大街中段、渭河大街中段等40余条道路,打通六泉路、解放路北段、前进路北段等20余条断头路,中心城市主次干道总里程达到380余公里,“十五纵十横”的主干路网初步形成,城市道路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为城市承载力的提升不断增加砝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提升城市燃气、供热、供水保障能力,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2021年新增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普及率为44%,较2020年提高13%,集中供热管网达65.9公里。中心城市天然气管网507公里,供气27万户3.68亿立方米,日最高供气29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6.8%。完成信达广场周边商业圈、市民服务中心周边商务圈等亮化提升工程,完成了华山大街、解放路南段等20余条道路路灯提升改造,有效解决了市民夜间出行问题。完成了朝阳大街等27条道路弱电入地,拆除架空线缆925万余米,清除杆线1.2万余根,基本解决了城市“蜘蛛网”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 百姓安居乐业

家住渭南城区朝阳大街朝阳小区的高师傅近两年身体不错,心情也分外好。

“古稀之年了,把个人身体保养好就值得高兴,更没想到的是没花一分钱还住上了‘新房’,你说美不美!”高师傅和记者侃侃而谈,脸上笑开了花。

住房是民生之要,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百姓福祉。2019年,渭南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按照“一区一策”“一楼一策”的方式,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对全市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进行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710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已完成改造任务267个,群众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心、越来越美好。

渭南市坚持把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中,突出民生导向,狠抓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市313个棚改项目累计开工10.3万户,共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9万套,分配入住10.8万套,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十三五”期间,先后实施两万余户危房改造,让6万余户农村困难群众住上了安心房、暖心房。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推进乡村振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当古诗里纯净优美的田园风貌依稀远去,重构传统村落这一中华文明“基因库”变得尤为迫切。

渭南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先后3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5个村入选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9个村落命名为市级传统村落,基本形成国家、省、市三级保护体系。“十三五”期间,渭南市被确定为全国十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之一,争取资金1.5亿元。规划编制《渭南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规划》,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申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通知》《渭南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通过无人机航拍影像、传统建筑图片展示、非遗传承人采访等方式全面宣传特色村落,推动beplay官网app 资源开发,已基本完成数字化平台调研拍摄、素材收集、后期开发等工作。

下一步,渭南市将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根据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经济水平、群众意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模式、技术路径等,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留住乡村历史记忆。

美化城市环境 彰显宜居魅力

城市的生活是繁华而喧嚣的,城市的节奏是匆忙而紧凑的。公园,则是繁华中的那片桃源,是喧嚣中的片刻宁静,是匆忙中的些许从容,是紧凑中的一点悠闲。

冬日的午后,在渭河生态运动公园,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闲聊家常,孩子们在游乐区开心地玩耍。

“最近几年渭南新建了不少公园,公园里有不少健身器材、各种花草树木,让市民在散步锻炼的同时,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而且远离喧嚣。”正在陪两岁女儿玩耍的市民黄晨开心地说。

“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城市渐行渐近。

五年来,全市先后实施了渭河综合治理、南塬生态绿化、高速公路西入口绿化改造等50余项绿化工程。建成了渭清公园、人民公园、金水公园、渭南北站广场等,市区公园数量达到13个,街头绿地、广场76个。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5.45%,绿化覆盖率达到40.47%,人均公园绿地约14.92平方米。

绿化美化提升品位。渭南市以美丽渭南建设为核心,以绿化提升及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垃圾、污水和改厕“三大革命”为突破,因地制宜创立了五项管理模式并被省委作为案例推广。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71个,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秋风吹月儿高湖水浩荡,望洪湖思绪起怀念家乡……”60多岁的韩阿姨每天吃完早饭都要到金水公园唱上两嗓子,腔调韵味十足,配乐有板有眼。和韩阿姨一样,来金水公园转转,是家住城区金水路附近许多老人的日常活动之一。在公园里,他们有的拉二胡,有的唱秦腔,有的跳广场舞,真是乐在其中。

如今的渭南,城市功能日臻完备,市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村镇面貌焕发新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处处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记录着渭南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渭南日报 记者任晓彤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