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拟推荐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渭南文明网

渭南市拟推荐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

来源:中共渭南市委文明办  时间:2022-05-12
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关于评选表彰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的通知》精神,渭南市开展了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的推荐工作。按照评选条件和程序,经过群众推荐,组织申报,各县(市、区)委文明委、各部门初审,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审核,现对拟推荐的12名候选人予以公示。他们是:助人为乐类:许明理、杨百章、杨英峰,见义勇为类:刘喜红、雷凯敏、祖清萍,诚实守信类:田应强,敬业奉献类:王军鹏、周爱英、白孝林,孝老爱亲类:侣敬敏、汤林刚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意见,可通过来电、来信等形式,向市委文明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2年5月12日至16日

来信地址:渭南市朝阳大街东段21号市委文明办

联系电话:0913-2126295

中共渭南市委文明办

2022年5月12日

渭南市拟推荐候选人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

许明理

许明理,男,汉族,195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渭南市潼关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出身耕读之家的他,家训是“孝为先,诚为本,和为贵,善为根”。许明理原籍安徽省灵璧县因谋生在陇海铁路线上务工,1972年落户潼关县寺底村。经过40多年摸爬滚打,事业稳定的他开始热心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志愿服务事业。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发现污水井盖有问题,守着井口打电话,解决才离开遇到交通事故,报警、救助伤者、维护现场、疏导交通、协助处理事故景观树生虫了,通知城建局绿化科救助流浪人5人,送被褥、吃的、路费、护送到派出所……他既是慈善人也是志愿人更是全心全意为大家的公益人新冠疫情发生3年来,许明理带领潼关县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突击队冲在第一线,坚守在各个卡点、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区配合相关单位开展送饭、送物、转运、消杀消毒等工作,发动社会人士、企业、个体户捐款捐物。许明理所做的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事业源于他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大大小小活动是夫唱妇随,儿孙齐上阵。2015年,许明理荣获“陕西省优秀志愿者”;2018年,许明理荣获“陕西省第二届三秦善星”;2020年,许明理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杨百章

杨百章,男,汉族,1954年5月生,陕西秦晋集团公司董事长、合阳县坊镇渤海社区党总支书记。2003年,杨百章同志成立“合阳县秦晋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十余年来,他以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把秦晋矿业打造成渭北一流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在建成国家二级质量标准化煤矿的同时,招商引资4亿多元建成秦晋大酒店,为合阳煤炭产业和旅游事业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多年来,他热爱公益事业,情系家乡人民,关心群众生活,先后为中国红十字会、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00余万元;为保护合阳县生态环境和重大文物保护等工作投入资金450万元;向合阳县体育、教育、残疾、民政、beplay官网app 、少儿教育等事业捐款200多万元;为坊镇南渤海村、安阳村新农村建设捐款760多万;特别是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投资160万元帮扶王村镇北蔡村打机井一眼,彻底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此举受到国家和省市县的肯定和表彰。目前累计捐资投入慈善公益事业2650余万元。杨百章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公益事业突出贡献企业家”“陕西十大杰出商业领袖”“陕西好人”称号,“渭南市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渭南市劳动模范”“渭南市十大经济人物”等称号,并成功当选为陕西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渭南市见义勇为协会会长。

杨英峰

杨英峰,男,汉族,1980年7月生,中共党员,渭南市高新区威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英峰1998年至2015年将人生中最宝贵的17年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绿色军营,在部队的磨练中进一步坚定了他听党指挥、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服役期间因为表现优异,先后荣获个人嘉奖、三等功和优秀士官人才奖等多项荣誉。有着17年军龄的他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安置岗位,但是他却选择了别人眼里又苦又累、满是和群众鸡毛蒜皮打交道的物业岗位。靠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渐渐的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物业行业的行家里手。从2003年5月开始,杨英峰同志就开启了他的献血之旅,累计无偿献血14次,总献血量5600毫升,相当于2个成年的人血量,如果按救助一名患者需要500毫升血液计算,可以挽救10余条生命!“服务人民、热血为证”,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永恒不变的为民初心。

见义勇为:

刘喜红

刘喜红,男,汉族,1981年12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32705部队军士。2021年11月22日下午,在连霍高速赤水路段,一辆装有30吨麦秸的半挂货车在行驶途中突然起火,路上来往车辆密集,火势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外出看病归队途径此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2705部队二级军士长刘喜红,毫无迟疑,立即将自驾车辆安全停靠,冲了过去。他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求助,同时迅速拿起随车灭火器开始扑救。麦秸易燃,火借风势正向驾驶室蔓延,情况十分危急,他当机立断,立即把车头和大厢分离,避免火势扩大,减少财产损失。观察火势,放置安全警示牌,疏导过往车辆!消防救援大队赶到后,刘喜红赶忙上前表明身份,请求加入救援任务,与消防员分工协作,甩水袋、接枪头,刘喜红更是不顾个人安危,直接爬上车顶,与消防员利用水枪将阴燃的麦秸全部打湿,阻截了火势蔓延。奋战了5个多小时,大火被成功扑灭,由于扑救及时,近一半货物得以保全,挽救损失近10万元。此时,见事态平稳,他便驾车悄悄离开了。事后,司机师傅登门道谢,面对战友的询问,刘喜红说:“看到车辆着火,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看车里有没有被困人员,赶紧把火扑灭减少损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革命军人,群众有难我必须挺身而出!”

雷凯敏

雷凯敏,男,汉族,1984年4月生,共产党员,渭南市经开区龙背街道办永丰村6组村民。曾于2001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5526部队,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优秀人才三等奖,个人三等功等荣誉。2022年2月4日14时许,雷凯敏在大年初四走亲戚时发现一男孩落水,情况紧急,他不畏严寒、不顾个人安危,果断下水救人,当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不会游泳,心中只有作为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刚跳下水时,有短暂的几秒他消失在水中,幸好随即在水中站立起来,水刚好没过他的脖颈,他紧紧抓住落水儿童,在热心村民和亲戚的帮助下抓着竹竿将孩子救了上来。随后,他又争分夺秒对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溺水孩子实施急救,在其他人都感觉孩子凶多吉少时,经过雷凯敏实施长达十多分钟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孩子终于有了微弱呼吸,眼睛也慢慢睁开了,随后孩子被赶到的120拉走救治。事后,不少新闻媒体赶来要对雷凯敏的英雄事迹采访报道,他都一一回绝,留下了英雄无畏、见义勇为、不求回报的佳话。

祖清萍

祖清萍,女,1985年1月生,渭南市临渭区阳郭中心卫生院主管护师。2020年7月31日,祖清萍乘坐D2699次高铁前往西宁市探亲。上车不到20分钟,突然列车广播:“请乘坐本次列车的医护人员听到广播后到14号车厢……”听到这个广播,身为护士的祖清萍意识到一定是有人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紧急援救。来不及多想,她便从自己乘坐的车厢一路小跑到14号车厢。看到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躺在过道上面色苍白,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老人的颈动脉已经停止搏动,呼吸已经消失。“必须马上抢救!”祖清萍一边吩咐家属和列车员联系最近的120急救,一边在狭小的列车过道内半跪着为躺在地上的老人做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5分钟、10分钟、20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逝去,抢救在紧张进行,大家屏住呼吸,车厢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祖清萍的额头渗出了汗珠。30分钟后,奇迹终于发生,老人的脸色逐渐红润,并开始微弱的呼吸,生命体征在慢慢恢复。“120联系好了,我们现在就可以从最近的宝鸡市下车,把老人送往医院!”一边是老人恢复生命体征的消息,一边是120的接力信息,祖清萍终于如释重负,在周围乘客的搀扶下,她拖着发软发酸的双腿站了起来。2020年8月10日,获救老人儿子于连涛为渭南市临渭区阳郭中心卫生院寄来了一面写有“精心救护 品德高尚”的锦旗和一封言语真挚的感谢信,表达了他们一家人的感激之情。

诚实守信:

田应强

田应强,男,汉族,1980年7月生,陕西丰泽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陕西丰泽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渭南市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渭南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渭南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等。在多年企业管理中,他坚信“立足天地,诚信为本”,对客户,信守合同,保证质量;对同行,公平竞争,合作共赢;对员工,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对国家,认真履行纳税义务,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对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因规范经营、依法纳税,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并先后获评优秀私营企业、渭南市首届“最美纳税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陕西省服务质量信誉十佳企业、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统计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田应强本人也先后获得“渭南市创业明星”“渭南好青年”“渭南标杆”“渭南青年五四奖章”“渭南市劳动模范”、第七届“陕西好青年-公益好青年”、第十九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陕西好人”“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贫助困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

王军鹏

王军鹏,男,汉族,1981年6月生,中共党员,渭南市澄城县公安局寺前派出所四级辅警。他用8千多个星辰日月载满平凡朴实的琐事点点,22个四季轮转书写着一名辅警的为民情怀,逐渐成长为调解纠纷的能手、基层治理的行家、群众信赖的知心人,真正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先后被评为“渭南标杆”“第八届渭南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评为月度“平安英雄”;被省公安厅评为“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全省优秀警务室辅警”;荣登“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2022年当选澄城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寺前镇第二十届人大代表,他的事迹被中、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他学习“枫桥经验”,创建“微信便民服务群”120余个,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达五万余次,被群众称为便民服务下高速运转的热心“老王”。他舍小家、顾大家,曾累倒在抗疫一线,但仍不顾家人反对,坚守岗位,曾经连续工作45天,没有回过一次家,被群众称为抗疫战场上冲锋在前的暖心“老王”。他建立“老王调解工作室”,面对群众的家长里短,用百变的“魔法”化解着一起起难缠的纠纷案件,被群众称为矛盾化解上百变魔法的用心“老王”。他几年如一日的义务精心照顾81岁的孤寡老人和7岁的孤儿,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被群众称为乐善好施心系群众的贴心“老王”。

周爱英

周爱英,女,1975年4月生,渭南市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红枣相关工作,是大荔红枣产业发展的见证者、红枣产业从弱到强乃至成为大荔县“首位产业”的守护者、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先后荣获“陕西省科技厅首席农艺师”“陕西红枣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渭南市第四届先进工作者”“渭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称号。多年来,周爱英勇于钻研、勤于调研、敢于创新、善于总结,首创性给冬枣搭建防雨棚,成功的解决了栽植过程中冬枣遇雨裂果等问题;为了提高产值、产效提出了温棚冬枣“高密栽培、两年挂果”的技术,为大荔冬枣走出大荔、闻名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利用自身业务专长 ,用技术帮助一大批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实现生态脱贫、产业致富;2021年洪灾发生后,她踩着淤泥到枣农地里指导20多天培训30多场次,第一时间稳定了灾民情绪。洪水退后先后6次带领技术人员在不同时期进行调研,针对不同树情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大荔当地,周爱英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冬枣妈妈”。

白孝林

白孝林,男,汉族,1977年3月生,中共党员,渭南市澄城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澄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自2014年转岗到城市管理战线工作八年来,从“而立”到“不惑”,虽经多次机构转隶,但他依然坚守城市管理岗位,始终忠诚于这份“美丽”事业,初心不改,执着奉献。他个人也在2019年被县委组织部记“三等功”一次;2020年6月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秘书局授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百名最美环保志愿者”;2021年1月被县委组织部记“嘉奖”一次;2021年6月被渭南市委文明办评为第二季度“渭南敬业奉献标杆”。提起他,熟悉、了解他的人都这样说:“这是一个实在人、干家子!”“实在人”无疑是对他人格的最大肯定,而“干家子”则是对一个城市管理者的最高赞誉。

孝老爱亲:

侣敬敏

侣敬敏,女,汉族,1974年5月生,中共党员,渭南市华阴市黄河学校教师。28年来,她孝敬公婆、关爱亲人,以无私奉献和真挚爱心,撑起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认识侣敬敏的人都知道,她婆婆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3年10月,婆婆突发脑溢血右半身失去了知觉。经过紧急抢救恢复了知觉,但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又不耽误上班,她把婆婆接到了自己身边亲自照顾。白天给婆婆喂饭、洗衣、端便盆,晚上坚持为婆婆洗热水脚、按摩,使老人保持血脉通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婆婆终于能站起来了。2006年夏天,婆婆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检查后医生说需要做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前的心理疏导、术后的悉心照料、拆线后的锻炼成了侣敬敏研究的课题,研究了半辈子学生的侣敬敏,像伺候孩子一样,手把手搀扶照顾着老人……2014年冬,不幸再一次降临,侣敬敏的婆婆突发二次脑溢血,重症监护室一呆就是20多天,出院后婆婆丧失了吞咽功能,嘴还有些歪,满口的假牙也装不上了,衣、食、行都需要专人照顾和陪伴。直到现在,8年多了,半身瘫痪不能自理的婆婆吃饭时吞咽还有难度。侣敬敏像对待小孩一样给婆婆系护巾、擦嘴、换洗衣物,还按时给婆婆洗澡、剪指甲、理发。侣敬敏就是这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做着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她总是告诉自己:“媳妇、女儿是一个小角色,但身上担着大责任。只有每个人当好了自己的小角色,家庭便多了一份和谐,社会便多了一份安宁。”她时刻用行动诠释孝,用爱心演绎孝,用时间落实孝,用笑脸验证孝!

汤林刚

汤林刚,男,汉族,1993年9月生,中共党员,渭南市税务局稽查局一级行政执法员、稽查局党支部宣传委员、渭南市税务局青年先锋队队员。工作7年以来,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渭南标杆、渭南市税务好青年等19项省市级荣誉称号。面对家境的变故和命运的多舛,他用坚韧和执着书写了对家人的挚爱和事业的担当。14岁时,父亲病逝,他扛起了照料生病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的重担,还经常照看残疾的留守老人——大姑和姑父。边上学边打工,卖报、种地、当矿工、摆地摊、做会展、搞推销,他用单薄的身躯为家庭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弟弟深陷传销,他单枪匹马去山东救人;妹妹高三补课,他让出宿舍自己睡办公室。为了工作和家庭两不误,他把对家庭高度的责任心带到了工作上,更像“拼命三郎”。他经常被省市局重点工作抽调,省市系统的文体比赛和业务比武总是名列前茅,各类志愿公益活动也活跃着他的身影,身兼数职勇挑重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用行动诠释了对税收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