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人会对人评头论足。如果说只是一般的议论,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有一些对他人的评价,却不是那么出于理解和善意。例如,对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不说善学习、会思考,而说“个性强”“很拧巴”;对爱安静、乐独处的人,不说懂自律、重修养,而说“难接近”“不合群”。一些作风正派、为官清廉者,也被一些人讥为“故作清高”。凡此种种,且不论言说者动机如何,单是从话中有话的“机锋”来看,就缺乏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襟怀,亦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的态度。
“清高”一词,暗含价值判断,虽然讲出来不怎么费力,但很容易伤害当事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党风政风为之清新。然而每逢遇到点什么事,私下里请请客、打打招呼之类的“擦边球”行为还是难以禁绝。在请客的人看来,自己掏腰包请客吃饭、联络感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往轻里说是格调不高、显得俗气;往重里讲,有可能触犯风纪,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对于这种不想做也做不出的“糗事”,发自内心地抵触。比较这两种人及两类心态,如果说后者“清高”,显然是评说者的价值判断有问题。
清高与清正,各有其本义,尽管微妙的差别需要细细去咂摸,但并非难解难分。不妨看看同为晋代的两个官吏。一是陶渊明,他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品性,直言无法忍受“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拘束,挂冠而去、“敛裳宵逝”,辞去刚当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辞得神清气爽、轻松洒脱。另一位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他贫苦出身,因选人出色、功劳卓著,虽列位三公却始终耐住清贫。令人称奇的是,山涛执握重权多年,经其提拔的官员数以百计,却无一滥竽充数者。两相对比,如果说前者可作清高的范例,那后者则为清正的beplay2体育官网 。
正因此,为官的清高与清正,与其说是能不能分清的问题,不如说是想不想分清的事情。需要警惕的是,个别人苦心孤诣,长于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带头破坏政治规矩、手脚不净、为官不为,反而对严守规矩、廉洁自律的好干部看不惯、看不起,视他们为异己和隐患,不惜挥起誉毁的大棒,混淆视听。而且恰恰是这些人,很善于利用舆论话语权“设置议题”,如果周围的人不善于辨别,甚至跟着后面人云亦云,对为人正派的干部不仅是情感的伤害,更可能混淆了是非,破坏了风气,有损于政治生态。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深入推进,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自我省察、返璞归真的机遇。正人必先正己,在对人对己、评人论事的过程中,端正态度、清正话风,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应有的修养。(韩民)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权力运行须制约和监督“两手抓”
已是最后一篇
- 权力运行须制约和监督“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