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携新书《白说》出现在北京的发布会上。“谁也不能一言兴邦或一言丧邦,自己的声音,不过是万千声音中的一种。”即便抱持这样的看法,白岩松仍然认为新闻人应当“守土有责”。(《新闻晨报》9月17日)
央视的主持人总能以各种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白岩松,还有前些日子辞职的那些央视名嘴们。他们一再成为新闻,与他们所供职的公共平台受关注有关,也与他们身上的知名度和光环有关。
对名嘴辞职不必过度解读。“走,正常,不走,也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走了,对央视来说,失去了一个名嘴,失去了骨干,确实是损失。换个角度看,也意味着腾出了一个位置,对那些渴望舞台的年轻人来说,多了一些锻炼机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即是我们大都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在“单位人”时代,员工的生老病死甚至吃喝玩乐,全都由单位负责,离开了单位,你或许什么都不是。如今,我们变成“自然人”、“社会人”,对单位的依附能力变弱。辞职家常便饭,频繁跳槽也不稀奇。
如果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那些媒体人,无论从传统媒体跳到新媒体,还是从新媒体跳到传统媒体,都只是“挪窝”,换个位置而已,社会前行的步伐不会停止。相反,如果这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对他们所在的行业是好事,对整个社会发展也是好事。
当新闻人,一定得有点情怀。不管世人怎么看,情怀仍不可丢,尊重自己,不辜负自己;对世上的苦难保持痛感,不闭上眼,也不背过脸;对丑陋现象不容忍,时刻保持揭露的敏感,保持针砭的自觉。
这是一个变化过快的时代,快得让人眩晕,变得让人恐慌。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并非易事。作为新闻人,无论坚守还是退场,心中的使命都不应放弃。
新闻人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白岩松认为,做一个守法的既得利益者,说些正确的废话,不是他的追求。当越来越多的人趋利避害,我们总得保持言说的冲动,鸣,未必死,多说一些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话,说一些尖锐而有温度的话,并不难。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以及不说什么、不做什么,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坐标。
一谈起“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就想到了梁漱溟。我们也常常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时代的好与坏,世界的好与坏,与我们有关。我们努力了,世界便会变好。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的序中提到,“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梁漱溟更接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知与行,不割裂,言说与行动走向统一,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好。
何谓“守土有责”?用白岩松的话来说,就是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更多的时候,得像守夜人一样,努力让世界不变得更坏。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值得尊敬;不让世界变得更坏的人,同样值得尊敬。(王石川)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斑马线上行人优先
已是最后一篇
- 斑马线上行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