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布龙同志走了近4年了,青海人民至今还记得他,不断怀念他、讲述他,从对他的追思中感受温暖,获得力量,继续前行。尕布龙是不朽的。
这是一位身居要职30余年的基层干部,1971年的他就已经是青海省委常委、省畜牧局局长。有人说,副省级还被视为基层干部,不多见!然而,说他是基层干部,又名副其实。
他有配车,可他的配车一直都是一辆破旧的吉普。车里什么都装,农具、草料、树苗、干粮,送得最多的则是乡亲。据他的司机介绍,30多年来,仅他们从尕省长家护送到医院就诊的贫困农牧民患者就有7000多人。而这些人大多数与这位干部素不相识。
他有工资,工资还高出别人不少。然而,他平时不敢多吃点肉,不敢多穿一件新衣服,但为了救助贫困农牧民,他却出手大方。看到牧民家一贫如洗,心里难受的他甚至把家里新一点的被子全部捆好送去。因此,他的工资总不够花,生活只能一简再简。
他有分配的住房。奇的是,他宁要畜牧厅家属院80平方米的4间平房,也不要住进安静整洁宽敞的省政府大院。他说,住进省长楼,牧民来就不方便了。
尕布龙每次回家过年,都要为生产队放几天牧。他说,其实当一个牧羊人和当一个省级领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牧羊人手里拿的是皮鞭,而省级领导手里是人民赋予的权力。
正是这一身不变的牧民味儿、泥土味儿,让退居二线的尕布龙很快找到了一份喜欢的事业——上山种树。西宁两面光秃秃的南北山,硬是在他身先士卒的带领下,10年间完成了4万亩山地的绿化,种下4000余万株树苗,成活率高达80%,这是西宁1989年前40年间累计造林量的3倍。
种树是一种功绩,但真正被老百姓怀念的,还是种树人身上的那种泥土味儿,那份乡土情。有了这泥土味儿、乡土情,就会依靠群众,就会热爱百姓,就会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会把人民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就会把人民的事业装在心中、扛在肩上。这才是基层干部该有的味道,也正是最美基层干部身上的味道。(光明日报评论员)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
已是最后一篇
- 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