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不是试验出来的
发表时间:2015-06-10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某信用评估机构开展了一项社会试验。他们在北京、杭州开设“无人超市”,想看看在没有营业员监督的情况下,顾客能否经受得住“诚信考验”。在北京的试验中,有三名女性没有付钱就拿走了昂贵的货物,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却只支付了10元钱。

  毫无意外地,这些没能经受住考验的人,马上受到舆论的口诛笔伐。但实际上,舆论是否就该对他们万炮齐轰?恐怕有待商榷。因为所谓考验诚信的社会试验,根本不必要、甚至不应该开展。芸芸众生,出凡入圣者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性中都存在一些普遍的弱点,比如爱财、私心。对于人性的诸多弱点,在心知肚明而又心照不宣之余,采取一些适当的防范措施去约束,防止其泛滥为害,这是有效而不失体面的对策。人性经不起考验,也不应该去考验。精心设计一个陷阱去考验人性,让那些弱点缺陷暴露无遗,只会把人置于狼狈不堪的境地。

  在防盗网、防盗门、防盗锁、保险柜都唯恐不够牢固的社会里,开设“无人超市”,让顾客自助取物、自主付款,其结果不必试验都能想见。但是人们多少都有的自私自利之心,并不能成为不要诚信的借口。法律规范的刚性约束,是建立诚信的基石。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使失信者受惩罚,守信者得奖赏,市场诚信、社会诚信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否则就是一句空谈。当前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人们有没有私心,而在于私心过度泛滥,甚至突破公序良俗和法律规范去损人利己。高考制度被视为最公平的制度设计之一,然而日前媒体记者卧底揭露的有偿替考黑幕,仍然让人触目惊心。

  诚信为何普遍缺失?失信为何普遍存在?关键原因就是法律规范要么存在漏洞,要么执行不力,使得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如果不是卧底的记者揭露了真相,那些雇枪手替考的学生,很可能就要暗度陈仓,成功走进名校大门了。那些老老实实凭实力考试的人,就有可能在不公平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更多的市场领域、社会领域,那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做假账偷税漏税的,甚至赤裸裸借钱不还的,很多人早已经超出了不守诚信的范畴,甚至变成了严重的违法犯罪。

  在诚信这个向度上,如果经济和社会机制形成反向激励,那么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如果反向激励的机制不发生根本变化,无论有多少道德倡导和舆论呼吁,诚信都不可能普遍建立起来。

  在诚信缺失的环境中,参与竞争的人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最终谁都很难获利。就拿高考来说,有些人一边谴责应试教育的弊端,一边想方设法钻空子走捷径,不择手段挤进名校之门。诚信环境堪忧,无形之中增加了改革的交易成本,让原本困难重重的高考制度改革步履艰难,于是“一刀切”式的考试成为无可奈何的次优选择。原因很明显,如果连戒备森严、惩罚严厉的统一高考,都存在触目惊心的替考、舞弊等种种黑幕,那些自由度极大而又难以有效监督的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怎么能够让人放心呢?缺乏诚信,最终侵蚀的是社会公平之基,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摘编自6月9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诚信,从来都不是试验出来的》)(封寿炎)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刘鲲鹏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66560&encoding=UTF-8&data=ACiwQAAAAAcAAE5cAAAAAQAb6K-a5L-h5LiN5piv6K-V6aqM5Ye65p2l55qEAAAAAAAAAAAAAAAuMCwCFFYTj0nxp8pBm3woMD2rM5QlPbA7AhR279-SJMp8cNg45At3fJVcsMUzn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66560&encoding=UTF-8&data=ACiwQAAAAAcAAE5cAAAAAQAb6K-a5L-h5LiN5piv6K-V6aqM5Ye65p2l55qEAAAAAAAAAAAAAAAvMC0CFQCCibRyik1OmIrY7Nl0BE7KqNUWfQIUGoTZ-TenGq7NqF0WN92ftVrKxuE.&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