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新闻”难道就等不及25分钟求证?
发表时间:2015-03-28    来源:光明日报

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这几日,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浓墨重彩地缅怀这位人物的传奇人生。然而,谁也忘不了数日前的乌龙事件:18日晚9时50分许,一则“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关于李光耀逝世的声明”闪现网络。随后,一批国际大牌媒体密集跟进。半小时后,事件发生反转,新加坡总理公署出面澄清,声称未发布这一信息,并就相关事件向警方报案。于是,抢发转发的媒体纷纷致歉。

  谣言是一种古老的大众传媒现象。远古时代,谣言心口相传,可能还没跑过时间,中途就被真相所“截杀”;但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谣言可谓插上了“光速”的翅膀,就算真相穷追不舍,也弥合不了假消息一路过境遗留下的“创伤”。

  此前,有关李光耀逝世的假新闻这样传播开来:最早在美国著名社交媒体“推特”上出现了所谓“新加坡总理公署官网公告”的截图;随后,包括美国CNN等大牌媒体以及不少主流门户网站纷纷援引虚假消息进行报道;一时间,微信圈、微博圈“蜡烛一片”,更多媒体“Duang”地端出了各种颇具震撼力的专题。可见,在抢先报道“李光耀逝世”这一乌龙事件上,媒体的预案相当“到位”,人人都怕跑在“最新发布”的后面。殊不知,“乌龙新闻”给李光耀先生的亲朋好友以及千千万万为之祝祷的新加坡民众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有个细节不得不提:从第一则假新闻的爆料时间“3月18日21点50分左右”算起,直至“22点15分”开始又一轮铺天盖地的辟谣致歉,不过短短的25分钟。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其一,在PS及黑客技术路人皆知的时代,仅凭一张来路不明的截图,就断定一位新闻人物的生死,是否过于草率?其二,在乌龙事件中,并非没有媒体守住底线、不贸然凑热闹。为什么那么多媒体在发布消息时不能稍稍“慢半拍”、谨慎一点?25分钟,对于媒体来说足够求证事件的真伪。与其先仓促发布再紧急辟谣,为何不珍视公信、稳妥发声?其三,如果换成一起以分秒必争的节奏传播开去的涉恐事件,随后的紧急辟谣能解决传谣造成的负面影响吗?

  新闻的本质在于真实——这是最基本的新闻伦理,也是最朴素的传播规律。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媒体时代,时效固然重要,但虚假新闻对于媒介公信力的伤害,可能是无数“第一时间”也难以弥补的信任之殇。早在主编《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媒体发布有媒体发布的程序,随手转亦有随手转的规矩。在网络信息时代,尤其在发布攸关公共利益的重大新闻时,如果媒体能够遵循是非判断的基本逻辑,严谨细密一些,再耐心等几分钟,也许就会离真相更近一步。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有了麦克风,就有了话语权焦虑——唯恐声音不够大,生怕爆料不够猛。至于真假、是非、利害,则统统让位于争夺话语权的无硝烟之战。这从公众账号上铆足了劲的“出位”比拼就能窥见一二。于是,各路媒体更容易一路飞奔在“时效”的路上。结果呢,往往两头不落好:速度上谁也不再能称王称霸,偏偏又弄丢了基于真实之上的宝贵公信力。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维度来看,也许,是到了该给“乌龙新闻”立规矩的时刻了。(邓海建)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慧磊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29294&encoding=UTF-8&data=ACaYDgAAAAcAAE5cAAAAAQA14oCc5LmM6b6Z5paw6Ze74oCd6Zq-6YGT5bCx562J5LiN5Y-KMjXliIbpkp_msYLor4HvvJ8AAAAAAAAAAAAAAC4wLAIUcX1xfrP7G3_mnMeAJH3VZ7R7tEECFCd_Op6MRzZhEZtvm394O7EfdsA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29294&encoding=UTF-8&data=ACaYDgAAAAcAAE5cAAAAAQA14oCc5LmM6b6Z5paw6Ze74oCd6Zq-6YGT5bCx562J5LiN5Y-KMjXliIbpkp_msYLor4HvvJ8AAAAAAAAAAAAAAC8wLQIUT1jP_DpGAw1ZnVizsMIBb1yu1IACFQCNkWW0DrDeajhNSKd1BOGWCOjuew..&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