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河南省有关方面不能只是将高考加分目光集中在“项目设置”上,而应该深挖为何会如此设置项目,以及如此设置项目、安排比赛的背后,还有哪些隐秘的不当利益。 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河南省今年获高考加分的738名考生中,有445名出自同一场比赛——河南省2013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比例高达6成。这一赛事被指“批发”国家二级运动员。14日下午,河南省体育局作出回应,承认这场武术比赛的项目设置“不科学”,省里多个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彻查,并推迟2014年全省武术锦标赛。 这种神一样的武术锦标赛,河南省采取行动彻查这一加分怪象,并推迟今年的锦标赛,不仅必要,也是当下的最优选择。毕竟,一个武术锦标赛,就产生了当年6成的体育加分生,也太神了。 不过,河南省体育局仅仅承认这一赛事“项目设置不科学”,似乎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免有些轻描淡写,甚至有敷衍舆论、搪塞公众的嫌疑。 根据赛事秩序册显示,800名运动员分为200个赛组,前三名就有资格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认证,按照这样的制度设定,平均算下来,理论上就会有600名运动员可能获得认证。而事实上,确有564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只是最终获批的为445人。 而且,所有参赛队员必须在同系列中同时选报拳术、器械,则拿名次时自然可以实现“错位竞争”,各取所需,都能如愿以偿。如此“精妙”的设置,岂止是“不科学”,简直太“科学”了,完全是因人而设项目,说白了,比赛云云,就是一个幌子,更像是公共资源的大批发。 此外,据披露,新乡一所武校还与中学及学生家长签订协议,每人缴费1万2即可保证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否则退费。这样的底气从哪里来?很简单,该武校负责人同时担任这场锦标赛竞赛组组长、新乡市武术协会主席。这种身兼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制度安排,恐怕同样不能说是“不科学”,其背后,很可能有着枝蔓横生的利益关联。 表面看,武校一手招徕“客户”,一手握有生杀予夺的公权力,似乎有些巧合,实则不然,从学生到武校,再到中学、以及体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已呈现出一条黑色的利益链条。每一个环节都会从中获取一定的“红利”,而最终伤害的,只能是高考公平,还有公共利益。 也因此,河南省有关方面不能只是将目光集中在“项目设置”上,而是应该深挖为何会如此设置项目,以及如此设置项目、安排比赛的背后,还有哪些隐秘的不当利益?也惟有查清楚了去年锦标赛的问题,该查处的查处,该问责的问责,也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继续搞好今后的比赛。 “传统武术不好界定”不是胡乱设置项目的借口,更不是批发“国二”运动员以牟取利益的充足理由。更何况,在高考加分这一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上,任何一点不公平都有可能灼伤公平和信任。 来自河南省招办的消息,目前河南已有53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考生主动放弃加分。需要指出的是,主动放弃不应该是体育加分乱象的结果,而只能是一个开始,循此路径,有关部门理应以缜密、严肃的调查,还广大考生一个公道的说法,也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新京报社论)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神医”为什么这样红
已是最后一篇
- “神医”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