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 鸣 近些年,很多高校探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位服,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今年,江苏师范大学连续第三年举行研究生汉服毕业典礼,因有教育部的官员应邀出席,所以格外引人注意,也激起了热议。 正方 传统中式学位服合情合理 当下社会广为熟悉的学位服包括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199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下发《关于推荐使用学位服的通知》,称这种学位服“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将之作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同时要求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可是,引发质疑和诟病的是,这种学位服中国元素很少,西方特色突出,基本上照抄自欧美学位服。 我们在经历了全民绿军装、“灰蚂蚁”的时代后,随着国力恢复,中华beplay官网app 终于渐进复归,这同时催生了国服复兴,其中,“汉服运动”最为引人注目,传统中式学位服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按理说,我们面对中国高校探索具有中国beplay官网app 特色的学位服时,不再将其当成一个问题。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这仍然是一个引发巨大争议的beplay官网app 问题。 beplay官网app 是国家精神的一个体现,衣冠具有最鲜明的beplay官网app 象征意义。《国语》云:“服者,心之文也。”穿着何种服装,就体现何种心境。因衣冠具有民族beplay官网app 身份识别功能,可促进beplay官网app 认同,所以唐代孔颖达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说法。兹事体大,故而,古今中外的重大国际外交场合,各国俱高度重视如何着装。 探索中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和毕业典礼,江苏师大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和称赞。在穿越了百年历史beplay官网app 迷雾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斩断本国传统,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于国不利,亟需彻底反省、拨乱反正。 杜吹剑(儒学研究者) 反方 汉服“演出”是一种跟风 笔者无缘躬逢其盛,相信参加仪式者,一时间恐怕会惶然不知今夕何夕,到底是置身于“大汉王朝”,还是处在现代大学校园。于是,一场原本普普通通的毕业典礼,竟然成了新闻事件。而且,据说江苏师范大学这种着汉服的毕业典礼已经连续举行三年了。 这其中,被符号化的“汉服”,就使得大家自然地联想到了中国beplay官网app 、传统beplay官网app 、国学等内涵。 但,不要以为有了所谓的元素、符号,就必然有beplay官网app 。还说江苏师范大学的汉服毕业典礼吧,服饰在这个新闻中成了唯一的看点,也只能成为一个唯一的看点。因为汉服的服饰,并不意味着就承载了中国beplay官网app 、传统beplay官网app 。汉服,只是一种服饰,一种器物,一种工具,当传统那氤氲于身心的温柔敦厚、郁郁乎文的气象、修养,早已在泛滥的物欲中丧失殆尽的时候,仅靠所谓的汉服“出演”,是否就能唤醒久违的传统之魂?笔者并不乐观。 稍微了解一点现代大学历史的人都会知道,现代大学的根基在哪里?陈寅恪在借为王国维撰写碑文之际,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一个现代大学得以自立繁荣,学术得以创新,beplay官网app 得以传承,人性得以涵养的根本。大学的精神还未树立,就匆匆忙忙又搞起了花样,这其实也是一种跟风,而这种跟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所谓创新的焦虑。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大学的主导者不去思考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知去跟风,只知去考虑在技巧层面去吸引媒体的聚焦,恐怕不是学校之福,更非教育之本分。 所以,从教育部门官员到大学的领导教授,别把精力花在如何经营汉服“演出”和仪式的恢弘精美上,而应该多踏踏实实地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将传统beplay官网app 的精髓、中国beplay官网app 的义理深深植入这所学校的魂魄。我们不能不说,目前的大学问题多多,弊病丛生。钱学森之问,其实是每个大学都要应对和解决的,而不是靠几次古装的“演出”就回应的。郭迅(大学教师)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建了又拆 何苦来哉
已是最后一篇
- 建了又拆 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