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遍中华(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发表时间:2014-03-03    来源:人民日报

  刘培、刘洋、罗长姐、许张氏、皇甫辉勇、丁水彬、吴林香、苏金兰、廖月娥、尼玛潘多、曹于亚、洪战辉、刘霆、黄来女、乌兰其其格……这一个个名字正传遍祖国大地,他们是道德的楷模,孝老爱亲的仪范。在他们身上,流淌的是优秀传统的血液,闪耀的是民族美德的光彩。

  他们是农民、牧民、工人、教师、学生、军人,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有汉族、彝族、黎族,也有藏族、蒙古族、土家族,但他们都深受传统美德的滋润,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对长辈、对老人、对生养他们的父母充满了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对他们而言,并不惊天动地,而是天经地义。刘培、刘洋兄弟的父亲在作业时不慎烧伤,兄弟二人争着用自己的皮肤挽救父亲,他们觉得,这是为人的基本。捐肾救父的曹于亚说:“爸爸,你给了我一条命,我还你一个肾,还不应该吗?”背母求学的刘霆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具备孝心美德,才是合格的公民。”这些话虽不是豪言壮语,却情理至深。

  背父上班、负母求学,在这些模范人物中间,有的还只是孩子,还在读书,像陕西的杨怀保、山西的孟佩杰、河南的洪战辉、重庆的吴林香、广西的黄来女、甘肃的张晓,他们经受的是多重的负担和压力,却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孝顺老人、侍奉长辈是我们的传统,而照料晚辈,也同样显露出崇高的精神品德。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罗长姐,35年来一直精心照料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致残的儿子,“我是军人的母亲,绝不能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苏金兰,用智慧和毅力,把残疾多年的儿子培育成特奥冠军。而1916年出生的安徽亳州市居民许张氏,四十年如一日照料瘫痪的儿子,虽家境贫寒,却回绝了10万元的捐款。

  儿媳侍奉公婆,是延续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今天,这样的美德依然存在。陕西西安市的丁水彬多年来护理瘫痪的公公、年迈的婆婆和失明的丈夫,为照顾家人,她学会了打针、换药、理疗,始终不离不弃。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张桂兰,17年照顾年迈的婆婆、残疾的大伯和高位截瘫的小叔子。他们的美名,在当地久久传诵,被誉为“最美儿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不只是对血缘关系,而是对所有老人的关怀;爱,也不仅仅只在亲情之间,而是对所有孩子的呵护。湖南长沙市的廖月娥,30年来先后将4位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赡养。西藏拉萨市环卫工人尼玛潘多,以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行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1996年,52岁的次仁奶奶的老伴去世了,膝下无儿无女,尼玛潘多决定将老人接到家里供养;2004年,她在菜地看见一名被遗弃的女婴,立即就把孩子收养下来。

  从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到各地的道德模范表彰,从“中国好人榜”到群众的发现传播,一批又一批孝老爱亲的楷模人物不断涌现,正因为有众多模范引领社会,正因为有他们的伦理支撑,我们的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文明才能发展。传统美德,正在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记者 陈 原)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梁海燕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74496&encoding=UTF-8&data=ABsToAAAAAcAAE5cAAAAAQA55a2d6ICB54ix5Lqy6YGN5Lit5Y2O77yI5byY5oms5a2d6ICB54ix5Lqy5Lyg57uf576O5b6377yJAAAAAAAAAAAAAAAvMC0CFQCNedC0mSMKQyI7NfKbj9AmkpZNGQIURZHoiQfqgQrpD3LafdiuXQAoN4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74496&encoding=UTF-8&data=ABsToAAAAAcAAE5cAAAAAQA55a2d6ICB54ix5Lqy6YGN5Lit5Y2O77yI5byY5oms5a2d6ICB54ix5Lqy5Lyg57uf576O5b6377yJAAAAAAAAAAAAAAAuMCwCFE0GiecKWYQPgAvUobn1XHkQynZEAhRoC2cWW6pL_d4SLp4Jgs9ca1Jmaw..&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