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人,经受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劫难,终于有一天,带着些许伤痕重新站在世人面前,立刻有人大惊:你怎么还能抛头露面?你这不是自曝伤口、利用同情么?我们外人的悲情犹在,怎么你就试图重寻欢乐? 这个美人是汶川。近日有媒体报道,“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源所在地映秀镇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来诸多质疑:怎么能用灾难创收?“消费灾难”会否伤害灾区民众感情? 她受过难,承过恩,习惯于接受无休止的审视与研判。事实上,“5·12”特大地震的广袤灾区,川西大龙门山区域的美好河山,在重建中屡屡遭遇这样的诘难。地震已过去3年多了,她希望人们注意到她的美,可惜,有些人只看到她蒙的难。 面对这样的热门话题,连四川高层也不得不作出回应。四川省副省长魏宏24日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时强调,按照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四川有4个地方被纳入地震遗址的纪念地建设方案。汶川的映秀镇就是其中之一。 没错,汶川作为汶川大地震震源所在地区,具有遗址纪念地的新身份。但问题是,汶川难道天生就是地震遗址?或者说“5·12”之后它就只是地震遗址,而不再有其他属性? 汶川因地震暴得“大名”,但它真正的身份———天赋异禀的旅游资源富集地,震前不为外人所周知,震后又被“遗址”的阴云所覆盖。如果说其震前产业以农业与工业为主,旅游业还不够发达,那恰恰是当时的交通不便所致。12年前就乘坐长途车颠簸着去过汶川的我,与那些去过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漂流区、古姜维城、羌寨、碉楼的游人与驴友,哪怕仅仅驾车经过,都见证过它原始而朴拙的自然与风情之美———的确,地震伤害了她,但远远未能毁灭她。 可以这么说,震前汶川旅游业就日趋兴旺,作为川西旅游目的地的声名渐起,哪怕碍于交通不便的瓶颈。地震后发展旅游业,不过是恢复重建经济与生活的一部分,天经地义,甚至无需用“没土地务农、没工厂务工”来解释。 灾难之地不可发展旅游,其逻辑之谬不言自明。同样是地震重灾区的青城山,所有人都盼着它开山迎客,尤其成都人都等不及想重返这个“后花园”。为什么没有人质疑它是“拿地震搞创收”,难道只是因为它有世界遗产的名头? 整个川西山区,一步一景,无处不美,可以说是一个不收门票的超级风景区。这些不那么大热、未被冠以这样那样的名头、大财团还未及入驻开发、像邻家女孩般容易亲近的美、在我们行走的路边一闪而过的风景,不正是中国大地之美的真谛? 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为了重振当地旅游业,日本开辟了一条地震体验路线,比如地震纪念馆,在神户就有三个。地震旅游不是不能开发,关键是怎么开发。让人铭记灾难,学习防灾,并顺道亲近自然,愉悦身心,有何不可?当然,假借凭吊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者除外。(徐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