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背景
2015年以前,福建省厦门市南湖公园景观破旧,非机动车随意入园、噪音扰民、小摊小贩横行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随意践踏破坏绿化行为屡禁不止,公园秩序不尽如人意。为解决公园管理中出现的困境,厦门市以“同爱一片湖,共建一个家”为公园治理理念,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实地考察场所共建认领为抓手,结合公园物业化管理、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创新管理手段,“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公园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引入创新模式。2015年起,厦门市以南湖公园为试点,开始了“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4年多的实践,厦门市通过制定“带着走、陪着走、跟着走”的三步走战略,培育、发展“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广泛征集、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让周边市民真正参与到公园管理中,搭建起了公园管理者与市民、游客之间的连心桥。同时,结合厦门市委文明办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实地考察场所共建认领细则》,激发各共建认领单位的积极性,通过实地认领单位与“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的强强联合,把周边各种文明治理力量变为公园管理中的左膀右臂,多措并举,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管、多方推进的园区精神文明创建风貌。
(二)扩宽创新途径。2016年,厦门通过制定《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公园物业化管理办法》等规范、标准,创新公园管理途径,率国内行业之先,在南湖公园开展公园物业化试点工作。在公园日常管理中融入住区物业管理模式,将公共空间营造出“家”的氛围,鼓励受众者共同参与“家”的治理,打造以精神文明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公园物业管理模式,进一步确保公园的绿地养护、环境卫生、安全秩序、设施维护等全方位提升,为市民游客提供优美、和谐、舒适、安全的游园环境,提高了公园温馨指数和满意度,提升了公园品质和服务质量。
(三)突破创新手段。为保障创新模式的实际运作,厦门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搭建起涵盖园林绿化、秩序管理等多领域的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公园的过程管理、量化考核、实时监督、即时反馈。同时,通过优化人机界面设置及采用便捷的手机移动终端,实现全员参与管理,达到节约管理人力、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的预定目标。在日常监督及管理中,实现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有效杜绝假、大、空和人为因素干扰养护质量评价的情况,为考核评估、管理费用拨付提供可信、可靠依据,有力保障了创新管理模式的运维。
三、创新亮点
(一)注重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厦门市将南湖公园系列文明创新管理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城市基层党建、“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系列要求等相结合,以“优服务、共管理、树形象”为主题,发动党员参与公园管理。
(二)突出群众参与,拓宽共治渠道。在“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等公园民生设施建设中,厦门市通过“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公园建设,共计开展问卷调查7场(次),收集调查问卷300余份,开展现场踏查30余场(次),进一步扩充群众知情与监督渠道,激活群众和社会的力量,凝聚了社会参与的共识,壮大了公园管理的“朋友圈”,初步形成了“同爱一片湖、共建一个家”的各方齐参与的局面。
(三)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公园品牌。通过“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逐步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做到公园管理人人参与,为所辖园区环境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也使“市民园长”“公园物业化管理”“公园智慧平台”3个南湖公园系列创新品牌深入人心,形成了与社会各界良好的互帮互助的联系,形成了品牌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公园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实际成效
(一)市民、游客反馈好。在4年多的运行中,南湖公园精神文明风貌得到显著提升,公园环境、秩序得到极大改善,噪音扰民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力控制,获得了周边群众的广泛赞许。
(二)舆论、媒体反响好。自开展“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以来,共计接待新华网、福建省新闻频道、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厦门晚报等中央、省市媒体采编20余场(次),有关经验及做法在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平台上获得正面报道,其中,“劝导膀爷”活动获得中国文明网转载报道。
(三)实践、成效反映好。2020年以来,通过与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实地考察场所共建单位、南湖公园“市民园长”及其团队等多方团体共同协作,共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次),协调解决园区难点问题4个。同时,连续3年在中、高考期间,在南湖公园开展持续30余天的降噪志愿行动,在暑期期间积极宣传市委文明办“文明度夏”倡议,累计参与人数达到400余人次。大力倡导文明锻炼、文明健身,进一步夯实了南湖公园柔性管理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激发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南湖公园的共同治理,有效提升了公园管养水平和公园温馨指数。(福建省厦门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