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可能不理解,那些年女排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冯德利

1980年第8期:中国女排在八十年代连夺世界冠军,成为我国体育届的杰出代表,女排姑娘也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图为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在比赛中的跳起扣杀动作。摄影:官天一

女排赢了!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不负重望,终于再续停了12年的奥运金牌梦。在拿下最后一分,确定登顶的那一刻,满场欢腾,举国欢庆。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瞬间将人的内心融化,激奋之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于是,关于女排的话题一下多了起来,“女排精神”再度成为高频词,“铁榔头”也转瞬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观看比赛直播时,面对孩子的疑问,我告诉他,郎平教练就是三十多年前中国女排的主力队员,号称“铁榔头”。对这种颇有江湖侠女风味的称谓,孩子难有切实的理解,我不得不比划着手势,作出挥手一击的样子,告诉他这就是“铁榔头”的范儿——一锤定音,无懈可击。

现在的孩子当然不能理解三十多年前中国女排对于我们那一代人乃至全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自那以后,中国人似乎有了硬朗的精神底蕴,虽然还不能完全走出饥寒交迫的困境,各行各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困难,但一想到中国女排,提到“女排精神”,心里就有了温暖,就有一股子劲头释放出来,困难也不再那么狰狞可怖。以前回老家还看到一些老房子里,仍然张贴着当年中国女排“五连冠”时的日历年画。多年以后再看这些发黄的旧作,顿觉“铁榔头”姐妹们的飒爽英姿真是美得耀眼。

女排“五连冠”正是我完成小学升入中学的时期,那时,幼小的心灵以拥抱的姿态对待外界的一切,虽然还不能真切地理解“女排精神”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精神,但只要遇到重要和正式的场合,总能听到这种铿锵的呼喊。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女排精神”正是契合了我们全民族的精神需求,在刚刚举起改革开放大旗的新起点上,人们俨然还没有找到面向未来的精神出口,在新旧思潮交替、改革艰难起步的关键节点上,太需要发动一场引领发展的思想革命,需要注入一种全民都能接受的精神动力。关键时刻,奋起的女排成了时代的宠儿,担负起引领全新时代的重任。从历史的角度,时代造就了女排,女排成就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倍感温馨和温暖的回味中,我们迎来了新时代。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经济发展保持迅猛势头,物质生活已是今非昔比,可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也隐约觉察到似乎少了点什么,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远远抛在了身后。虽然只是某种感觉和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精神上的价值认同不再那么整齐划一,很多人都在不自觉中患上了精神软骨病,好像那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基石。

因为奥运会以及女排的辉煌战果,“铁榔头”的人生轨迹也因之被呈现于世人面前,这时,人们不得不惊叹“王者归来”的沧桑巨变。郎平是个很简单的女人,是个不为浮云遮眼并坚定为排球而活的中国人。其人生充满了艰辛和奋斗,在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诗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取舍中,她以及她所带领的中国女排,用拼搏、坚持、团结、奉献的职业精神向世人证明,幸福之门永远是敞开的,但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门,唯有永不放弃诗意的选择,去拼、去追,幸运之神终会垂青。

中国女排又回来了。这是看到女排赢得里约奥运金牌时,我由衷而发出的感叹。其中,蕴含了多少无以言说的幸福回味,三十多年过去,荡漾于胸,一直未变。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念杨绛:唯愿喜爱胜“刷屏”
  2. 党员老爹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3. 傅雷最后的底牌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