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头条 道德模范 未 成 年 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要 闻 文明播报 高层动向
要闻轮显 宣传信息 beplay体育太假了
图文简报 魅力唐山
他山之石 热点评论
文明视频 文明微博
专题活动 工作提示
唐山文明网首页>文明播报
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潘家峪:借"红色旅游" 兴"绿色经济"
来 源:唐山劳动日报
发表时间:2023-07-06
字体:[ ][ ][ ]
[ 打印]
[ 关闭]
  借“红色旅游” 兴“绿色经济”
  ——走进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潘家峪
  这里残垣断壁依旧,镌刻着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这里钟塔耸立,传承着永载史册的潘家峪精神;这里满目苍翠,掩映在葡萄架下保存完好的冀东民居,朴拙、坚韧有如这里的人民……
  走进丰润区潘家峪村,盛夏时节早晨的第一道霞光撕开东山山坳一道缝隙,清爽如水的阳光便唤醒了这个饱经风霜而又坚定勇敢焕发蓬勃活力的小村。
潘家峪的葡萄描绘着“美丽”
  院外艳阳高照,葡萄架下却一片阴凉。80多岁的潘树民老人扇着大蒲扇,端坐在自家庭院繁茂的葡萄架下,“这棵葡萄树和我年龄相仿,村里六七十年的葡萄树随处可见。”老人指着碗口粗细、遒劲盘绕的葡萄树侃侃而谈,“相传一只喜鹊含一粒葡萄籽在南山上空飞旋,见溪水潺流,顿感口渴难耐,一张嘴,葡萄籽掉落在西坡处,便长出一棵葡萄秧。自此,潘家峪人家家户户庭院都种了葡萄。”
  潘家峪地处腰带山东麓,最高海拔400多米,山连着山,沟挽着沟。这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是浓荫如盖。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年产龙眼、红星等葡萄200多万公斤,远销北京、辽宁和内蒙古等地。该村主导葡萄品种“龙眼”甘甜怡口,切而不流,在全省同类品种检测中名列榜首。1989年,全国庭院经济现场会在潘家峪召开,潘家峪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葡萄华夏第一村”。《人民日报》赞其为“燕山脚下的小吐鲁番”。
  每当金秋时节,笼罩在整个村庄上空的葡萄,粉红的、紫红的、翠绿的,如玛瑙、似翡翠,惹人怜爱;而春天的潘家峪,东山梨花沟,漫山的梨花,如雪似云,芬芳漫山,引来无数鸟儿、蜂蝶。人躺在树下,闻着四溢的花香,听鸟儿清脆的叫声,更是绝美的享受。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的坚守故事
  比葡萄、美景更美的,是潘家峪英雄的人民,还有镌刻英雄光辉业绩的感人故事。
  清晨,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高耸的警世钟肃穆威严。“1941年1月25日,日军在村中对赤手空拳的无辜群众进行大屠杀,全村1700多人,1230人被杀害。”展馆内,讲解员宋爱武为一批又一批参观人员讲解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
  “从城区到纪念馆,要走30多公里,雨雪天气,盘山路更难走,当年随老馆长潘月阁第一次走进这里时,冬天还没有暖气,是老一辈讲解员的热情点燃了我对工作的热爱。”12年来,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小山村,宋爱武每天都被激情点燃。
  年近五旬的周学军是纪念馆馆长,也在做讲解工作,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这里。“刚接触讲解工作时,觉得这事很简单,可后来发现并不是,要根据参观者的情况,努力把每一段历史、每一个细节,讲得让人愿意听。”周学军说,为了把故事吃透,他一有时间就去村里走访幸存者,没有电脑也没有相机,就靠纸笔把故事记录下来。
  整个潘家峪村就是一座纪念馆。小铁门、西大坑、老槐树、东山冀东军分区司令部、惨案陵园、丰滦迁联合县政府旧址等十几处抗战遗址,无不铭刻着那段惨痛的历史。而保存完好的古朴典雅的冀东民居,砖拱的门楼、木制的门楣、门口的石墩,更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冀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潘家峪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就像这大山里的喇叭,把山里的故事讲出去。是为了记住,也是为了纪念,这是一种情怀。”66岁的老馆长潘月阁说。
  如今,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工作人员不断挖掘思想内涵,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教育,成立了党史宣讲团。他们不但在纪念馆里讲述潘家峪历史,讲红色血脉,还进厂企进学校,也开始去外地展览。
  凭借着红色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潘家峪旅游“火了”,每年游客有25万多人次。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自古潘家峪人就有用栗子面、栗子馅儿蒸饽饽的风俗。村民潘丽华做的“拥军饽饽”远近闻名,当年潘丽华的奶奶把香喷喷的饽饽送给抗日英雄,现在潘丽华把同样香甜的饽饽卖给游人,迎来四方宾客。“‘五一’‘十一’潘家峪游客最多,每天可以卖2000多个饽饽,一个月平均可以卖出三四万个饽饽。”潘丽华喜滋滋地说,“一年仅卖饽饽就可以挣七八万元。”
  提起潘家峪的农家饭,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铁锅炖鱼、柴鸡炖蘑菇、野菜小炒……餐馆好多食材都来自山上或农户自家菜地里,“纯绿色无污染”令广大城里游客为之向往。
  “现在来潘家峪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还要建特色民宿,吸引更多城里人来这里消费。”潘家峪北山印象经理郭智慧介绍。
  潘家峪北山印象坐落在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正北,依着山坡。这里冀东民居保存完好,摆放着牛车、锄头、犁等留在历史记忆里的农具,装饰了旧时曾经用过的缝纫机、收音机、旧电视等时光里的记忆。节假日,这里天天爆满,生意兴隆。
  潘家峪村奋斗的百姓,珍视祖先留下的红色遗产,发展旅游、特色种植,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村民们传承红色精神,用勤劳双手致富,乡村面貌整体改观,幸福生活大步向前。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国海涛
责任编辑:吴 杰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08005460号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