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琴从事公益事业20年,为他人点亮心灯。图为她在主持召开爱心义卖活动策划讨论会。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供图)
8月26日,全国推进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来消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8个部委联合主办评选的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beplay2体育官网 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评选结果揭晓,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员工朱惠琴获评“最美志愿者”。据悉,本次评选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0名“最美志愿者”,江苏省共有6人上榜。
从19岁到39岁,20年坚守,点亮万盏心灯
1998年,19岁的朱惠琴进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工作。那一年,她加入了公司刚成立的亲情电力服务队,成为服务队里最年轻的志愿者。
这是朱惠琴第一次与公益结缘。连她自己也未曾想到,此后的20年间,“公益服务”会成为她最重要的标签。
2012年,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朱惠琴听说了困境儿童小涛(化名)的不幸遭遇:父亲因吸毒入狱,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先后去世,留下小涛独自生活。小涛的生存状况让朱惠琴揪心。她急忙赶到小涛家中,一心想要抚慰、帮助这个9岁的孩子,但小涛的反应让她意外而心酸。
“阿姨,我很好,我可以照顾好自己。”正在洗衣服的小涛头也不抬,生硬地说出这句话。朱惠琴准备好的一番话,都被冻在了初春的冷风中。
但朱惠琴没有放弃小涛。她说:“这孩子只是心里太苦,才会故作坚强。他越是这样,我越是心疼。”此后的两年间,朱惠琴组织爱心妈妈们轮流照顾小涛的生活,给他买衣服、学习用具,为他做饭、洗衣,陪他写作业、复习功课,用她们的爱逐渐融化小涛心里那层坚硬的“外壳”。
小涛11岁生日那天,朱惠琴和爱心妈妈们共同为他庆生。当小涛最爱吃的蛋黄南瓜端上来时,他夹起一大块,放到了朱惠琴的碗中。“妈妈,你吃……”这轻如耳语的一句话,瞬间让朱惠琴泪流满面。她含泪将南瓜放进嘴里,紧紧抱住了小涛。她知道,这个懂事的孩子,从此将成为自己一生的牵挂。
随着“爱心妈妈团”人数的不断增加,朱惠琴的善举开始被更多人知晓,她先后获得“苏州好青年”“苏州市十佳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个人品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成立了“朱惠琴好人工作室”,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员工投身公益事业。
在朱惠琴的带动下,苏州供电公司10家供电所开展了服务孤寡老人、企业客户和农村商户的活动,并形成了“暖心用电”服务品牌。一年四季,街角田头,到处可见供电志愿者们服务的身影。从19岁的“小朱”,到39岁的“朱姐”,朱惠琴用整整20年的坚守,点亮万盏心灯。
1500名志愿者携手同行,“紫苏叶”香飘千里
曾经,朱惠琴一个人走在公益事业的路上;后来,200多名爱心妈妈出现了;再后来,1500多名爱心志愿者和她携手同行。朱惠琴意识到,要想让公益事业走得更远,让志愿者更团结、更有力量,需要成立一个正规的社会组织。2015年2月,专注于儿童妇女公益事业的“紫苏叶爱心育儿社”应运而生。
紫苏,一种南方常见的植物,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我希望,我们的公益组织也能像紫苏叶一样,每一个成员都能给社会带去温暖,每一次活动都能让更多人被治愈、被帮助。”朱惠琴说。
2015年11月,朱惠琴到贵州一所山区小学校开展扶贫活动。在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跋涉之后,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站在了一所破败不堪的教学楼里,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
秋风萧瑟,无孔不入,每个教室的窗户都已经破损,只能用破布堵上。孩子们挤坐在教室里仅有的两三张长凳上,冻得瑟瑟发抖。她问那位年轻的“80后”校长:“你们最需要什么?”这位瘦弱的年轻人回答:“书,请给我们更多的书。”
一回到苏州,朱惠琴立即开始募集图书——发动QQ群志愿者,联系中小学校团组织,呼吁企业捐款,争取机构支持……她已记不清自己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去了多少地方,见了多少人,只要一闭上眼,她的脑海里都是孩子们渴望的目光和那位年轻校长期盼的眼神。
2016年5月,满载着希望与爱心的40箱、2万册图书被寄往遥远的贵州山区。一个月后,朱惠琴收到了孩子们给她寄来的一幅画。画上有五彩的房子、绿色的树、蓝色的云和红色的太阳。太阳下,站着一群身穿鲜艳衣服的孩子。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写道:谢谢你,朱妈妈。那一刻,朱惠琴感到无比幸福。
调解服务队4年间让324个家庭破镜重圆
在帮扶困境儿童的10余年里,朱惠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从根源上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育儿社的统计资料显示,他们救助过的困境儿童中,有70%以上父母离异。和睦的家庭,才是一个孩子幸福的根源。朱惠琴开始将公益目光延伸至家庭建设领域。
2015年3月,“紫苏叶爱心育儿社”成立党支部,“党建带公益”实践模式成为朱惠琴公益事业的一大特色。在育儿社52名注册会员中,党员志愿者超过四分之一。他们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活跃在社会服务第一线。朱惠琴依托党支部与苏州民政部门签订协议,成立紫苏叶婚姻调解服务队,一个致力于挽救破碎家庭的“家和婚姻家庭公益辅导社”诞生了。
这个服务队共有16名成员,他们每天为离婚夫妻“把脉听诊”,见证着一幕幕悲欢离合,也化解了一次次婚姻危机。4年间,他们共接待650多对打算离婚的夫妻,其中324个家庭破镜重圆,400多名儿童重新拥有了完整幸福的家。
“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一个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一生都会留下抹不去的阴影。我们希望尽己所能减少这样的伤害,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采访中,朱惠琴反复谈到了“家风”的重要性。她说,自己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为人正直善良,从小教育她要善待每一个人。正是这样的家风家教,让她最终走上了公益之路。
为提高调解成功率,朱惠琴每年两次邀请法律、心理方面的专家来为志愿者们授课、培训,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分享会,并为那些有强烈调解意愿的夫妻提供上门服务。2016年5月,“家和婚姻家庭公益辅导社”获评“苏州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点”,朱惠琴被授予“江苏省金牌调解员”称号。
“家和婚姻家庭公益辅导社”开创了一种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会公益力量首次与政府合作,搭建起家庭维稳的第三方平台。与此同时,朱惠琴定期到民政、妇联等部门汇报沟通工作情况,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像小朱这样不计较金钱和时间投身公益的年轻人实在太少见了。”调解员王爱菊这样评价朱惠琴。
“她是一名妈妈,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员工,也是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人。她的人生是丰富而美好的。”志愿者赵明路这样评价朱惠琴。
“她是我的‘妈妈’。她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重新知道了什么是幸福。”说起朱惠琴,小涛眼中满是感恩。
一片紫苏叶,温暖一座城。朱惠琴说,她愿永远做一片平凡而温暖的紫苏叶,深深扎根于她热爱的这片土地,为更多困境儿童和困难家庭带去爱与希望。 (苏报记者 惠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