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印象志丹
恢复窄屏

志丹:洛上奇峰——永宁山

发布时间:2021-03-25  来源:学习强国

  永宁山,又名大石楼台山,位于志丹县城南28公里处,南抱永宁镇,北望三台山;俯瞰崾子川,背依营盘山;逶迤洛河,环绕其侧;属子午岭一脉,海拔1312米;呈东西走向,长2.2公里,宽1.5公里,全为红砂石质。据《保安县志》载,宋代以前,其山按山质为石,酷似楼,上凿有台,而得名“石楼台”。由其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宋控制洛河古道的军事要塞。在历次战乱中,永宁山安然无虞,从未失守过,土著者认为“永远安宁”,便又称为永宁山。

  永宁山早在宋朝就被开辟为防范古寨,民众悬崖上挂绳索、錾洞窑,开岩为宇,插栈为路,防匪患病害于未然。明成化年间,延绥巡抚余子俊号令边民,广筑岩窑寨堡,保安境内出现800余处,甚为壮观。永宁山更是被大众首选,再凿再筑直至清末,形成现在的规模。

  古寨呈上中下三层,每层各自独立,有吊桥可与山外往来;又有石阶内部相互串联,形成忧患互助。上层是雄踞突兀的山顶,作为军事瞭望,现留有残存的瞭望台一处;中层微向下倾十分陡峻,是山寨的主体,作为主要的生活处;下层通洛河供汲饮,有一直井直通洛河底部。古寨共计崖窑35个,是集瞭望、饮食、入厕、住宅、圈舍等于一体的寨堡。

  民国年间,保安境内匪患更为严重,当时的保安县蜀仍驻此寨,时任县长贺耀斌叹其艰险,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山的西侧摩崖题刻“洛上奇峰”。

  1919年,刘志丹满怀理想跨入了永宁山高等小学堂,勤奋读书,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立志救国救民,改变不平等现象,造福广大老百姓。在此刘志丹结识了一同在永宁山读书的曹力如、王子宜等。

  1928年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在永宁山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永宁山党支部。刘志丹任支部书记,曹力如任组织委员,王子宜任宣传委员。从此刘志丹等人依托永宁山,以保安为中心,开创了陕甘红军和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1935年5月,随着陕甘边革命力量的壮大,刘志丹带领红军主力连战连捷,相继攻克了安塞县城和靖边县城。王子宜趁势策反永宁山民团起义,拉出了13人,13条好枪,加入了赤安游击队。永宁山上的残余民团见状便一涌逃往县城,永宁山得以解放。

  1935年9月9日,红二十五军北上到达永宁山,刘志丹派遣习仲勋、刘景范到永宁山迎接二十五军。刘志丹同志亲自起草了《欢迎红25军的指令》。中共西北工委发出《为欢迎红25军北上给各党支部的信》。

  陕甘边区时,永宁山寨作为被服厂。解放后,寨子作为政府的粮仓,继续发挥作用。目前,按照开发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我们正在恢复、保护、开发永宁山,使永宁山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也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