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7 来源:延安新闻网
八十多年前,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有座小城,因“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得名。厚重的红色革命底蕴滋养着幅员3781平方公里的志丹大地,一代代志丹儿女扎根于此、浸润其中,耳濡目染地接受着红色革命传统的熏陶,他们饱含热情、努力传承、细心呵护,让这抹“红色”在这片黄土地上永不褪色。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甘肃分行党务干部培训班在保安革命旧址进行现场教学
盘活资源 让红色教育优势凸显
时光回溯到1936年,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离开瓦窑堡进驻志丹县。炮楼山下、红石窑里、洛河川上,木板糜草为铺,野菜糠米果腹,中国革命在这里重新出发,由低潮转向了高潮。
受革命的洗礼,也为红都大地志丹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禀赋——红色资源。
多年来,为传承好这一红色资源,志丹县创新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使红色基因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时光流转,2019年盛夏八月,修缮一新的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志丹县,采写曾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接受红色“革命熔炉”淬炼。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率部东征抗日,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为纪念刘志丹将军,中共中央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志丹县是继江西瑞金之后,中国革命的第二个红色首都,也是领导全国红军和抗日救国运动的中心。”面对采访团,纪念馆讲解员乔娜落落大方,声情并茂,娓娓道来。
“主席这张头戴五星八角帽、身着蓝色军装的照片,便是在此处拍摄的,拍摄于1936年8月1日,那年主席43岁。”乔娜介绍道。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
“这张照片可是埃德加·斯诺的得意之作,原来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啊。”“虽然当年的条件很艰苦,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革命意志却没有被消磨掉丝毫,真是太了不起了。”采访团成员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讲解,一边这样互相探讨学习着。
如此认真严谨的学习场景在志丹县并不少见。作为志丹县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更是见证了许多这样美好的瞬间。
近年来,志丹县将习近平总书记“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的指示作为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的总方向,按照“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讲好志丹故事,助力追赶超越”的思路,先后高标准建成保安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永宁山革命旧址、双河镇向阳沟村等红色革命教育培训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以来,该县先后承接了来自陕西、天津、河北、浙江、江西、吉林、广东、上海等省市的30余班次、1000余人的红色革命教育培训。
《刘志丹故事会》走进志丹县民兵连
创新内容 让红色教育活力十足
从1936年7月到1937年1月,辉煌的六个月,火红的一百八十天。党中央毛主席成功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路线,取得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毛主席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和平解决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向全世界传递这里发生的真实故事和感人事迹……八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历史记忆,却愈发清晰。
“红色资源是历史给志丹的馈赠,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我们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但单凭这些就想搞好、搞活、搞出志丹特色的红色革命教育,还远远不够。”谈及志丹县红色革命教育工作的开展,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屈永峰有想法亦有远见。
为解决县内红色革命资源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学内容单一、后劲疲软等问题,该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建立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访谈教学等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和挖掘了“两段历史、两种精神”(即西北革命史、志丹赤都史,延安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在志丹的历史、刘志丹革命精神、志丹人文历史、北京知青在志丹等内容开发了《斯诺与保安》《刘志丹的初心》等21个特色课程;开展了红色后代讲红色故事,《我的爷爷曹力如》等一批访谈式教学课程;以注重教学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开发了《长征故事会》《刘志丹故事会》《长征组歌音乐会》《刘志丹颂歌》等情景教学特色课程;选聘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或特聘教授,聘请了市内外老红军、老八路、老延安、老志丹及其后代进行讲解授课,组建了一支阵容强大、门类齐全、水平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志丹县的这些创举中,有一支新兴力量,格外引人注目。
河北固安县委宣传部学员来志丹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2018年6月,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该县组建成立了“刘志丹干部学院”,同年7月,被延安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志丹基地”。成立以来,该院先后研发了《长征故事会》《刘志丹故事会》等情景教学课程。特别是《刘志丹故事会》,一经推出,所到之处,学员们听时潸然泪下,听后掌声不息。
“1936年2月,东征战役打响了,部队向北挺进中,沿途群众夹道欢迎,突然,从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你们给我让一让,叫我老婆子也看一看咱们的老刘。’只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跟前,激动得无法自制,她一边抚摸着刘志丹的脸庞,一边流着热泪说,‘好呀,好呀,刘军长,你可是咱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呐……’”在8月1日南梁干部学院延伸班的教学课上,当刘志丹干部学院副院长王亮讲到这一幕时,不少学员的眼中泛起了泪花。《刘志丹故事会》会选取了刘志丹革命生涯中的13个感人故事,展示了刘志丹一生建军、建党、建政、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和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自研发以来,先后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进军营宣讲500多场,观众超过5万人,足迹遍布北京、新疆、浙江等多个省市。
接力传承 让红色教育成为文明实践“招牌菜”
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磨砺了老一辈志丹人的骨血与心智,他们将那些磨砺化为精神,将那些岁月说成故事,传给下一代,再由下一代传给下下一代,如此往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光回转到2018年10月31日,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转入实质运行阶段。省文明办主任鲍贻勇在揭牌仪式上要求:“志丹县要发扬革命老区敢想敢试敢干的精神,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国全面推开提供陕西经验。”
按照中省市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志丹县探索将包括红色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接地气、受欢迎、有实效”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招牌菜”。深入挖掘利用境内红色beplay官网app 资源,设立“1365”红色教育实践基地(1个红色教育培训基地,3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和65个红色教育实践点),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组织党员干部、党校教师成立红色教育培训志愿服务队,深入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义务讲解;组织“五老”成立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红色故事进万家”宣讲活动;依托移动互联网,建立志丹红色教育宣传APP、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平台,开展在线互动式教学。
志丹县双河镇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刘志丹故事会》
“红色革命教育是我们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全县上下营造人人学习志丹历史、人人传承志丹精神、人人助力志丹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塑有理想、有素养、有责任、敢担当的时代新人。”志丹县文明办主任高伟这样说道。
志丹县注重在培塑时代新人上作文章,组织在中小学校开展以“传承刘志丹革命精神、争做新时代文明好少年”为主题的《刘志丹故事会》宣讲比赛,全县60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参与该活动,形成了人人讲、班班比、校校赛的良好局面,经过学校筛选赛、全县初赛后,24个《刘志丹故事会》优秀节目面向全县各界群众公开决赛,以故事会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此外,该县还编印了《刘志丹故事会》校本教材,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发放,将刘志丹的故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讲完教材内的故事。
“作为革命老区、刘志丹将军的故乡,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自觉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干部政德、培训时代新人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我们要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取得实效。”该县县委书记李建强如是说,字里行间突显殷殷之情。
不忘来时路,小城再出发。这一代的志丹儿女坚守初心不变,牢记使命担当,在志丹大地厚植信仰之根,用心守护着这抹“红色”愈发鲜艳。(通讯员 刘莹 记者 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