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21 来源:延安文明网
乔森,男,汉族,出生于1930年7月,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春随军西赴甘肃的曲子、环县等地参加担架队;1948年在延属地委党校、行知中学、陕北党校学习;1949年6月分配到陕北区党委秘书处文书科工作;1950年春调到志丹县委组织部工作,先后曾任永宁区委副书记、志丹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工交部长、公社书记等职。1991年6月不再担任延安市委党校总务科科长,现离职休养。
1998年秋冬,延河大桥重修,两岸行人渡河不便,乔森同志早晚送孙子上学时,就套上雨鞋,站在河里,亲手将妇女、小孩一个个的接过河,一天不误,坚持近一个月。2002年腊月,乔森在北方大厦花椅发现一个出生六天,右胳膊畸形,只有拇指和食指的弃婴,便将其带回家中悉心照顾三天,之后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将婴儿送至宝塔区民政局,如今孩子在福利院的照顾下健康成长。2011年,乔森同志在四川峨眉山市成都军区疗养院结识了老红军张生明老人,这位有缘千里相逢的志丹老乡突然辞世后,为圆老人回“家”看看的遗愿,乔森和儿子乔文渊亲自挑选墓址,为张生明老红军魂归故里,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传为佳话。2018年春,在乔森同志的积极谋划下,党校山根底下的一口水井被建入小窑保留下来,水井周围道路铺平硬化,井口封闭且安装了电水泵。既保护水源,保障水质,又使党校人常饮泉水,不忘思源。2019年国庆节那天,为了给社区的群众上一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住院的他要求把打点滴的时间推后,带病为大家讲课,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如今,乔森老先生二十多年前亲自种下的竹子还在党校院内蓬勃生长,犹如他优秀的精神品质一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党校人不断奋进。
乔森,男,汉族,陕西省子洲县人,生于1930年7月,中共延安市委党校离休老干部。
乔森同志于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春随军西赴甘肃的曲子、环县等地参加担架队;1948年在延属地委党校、行知中学、陕北党校学习;1949年6月分配到陕北区党委秘书处文书科工作;1950年春调到志丹县委组织部工作,先后曾任永宁区委副书记、志丹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工交部长、公社书记等职。乔森同志在志丹县工作20余年如一日,始终忠诚党的事业,服从组织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农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1969年10月,地区革委会抽调乔森同志协同知青安置办到铜川接待、安排北京的知青到延安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连续三个多月负责15000多人的学习及吃、住、行等工作。后又接待了北京来延安插队的1248名干部。1970年5月,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延安要恢复党校,乔森被留校工作。这时组织指定李平治、乔森两人首先进驻王家坪革命旧居,动员住户搬迁,组织工人维修住处,一个多月后,延安地区党校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开始办公。乔森同志到党校后又到"五七"干校协调工作,1978年底回到党校,一干就是20多年。不管组织交付什么任务,他总是任劳任怨,忠诚坚守。
1991年6月,乔森同志不再担任总务科科长一职,离职休养。但他职离心不离,常想着如何为党校和群众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998年秋冬,延安延河大桥重修,两岸行人过往非常不便,只能踩着大块石头过河,稍有不甚就有掉进河里的危险。乔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便在每天早晚接送孙子上学时,套上一双高筒雨鞋,站在冰冷刺骨的河里,将来往的妇女、儿童一个个的接过河,一天不误,坚持近一个月(延安电视台记者吴小斌曾做过新闻报道)。
2002年腊月,天寒地冻,乔森去北方大厦买东西时,意外发现商店花椅上放个右胳膊矮短,只有拇指和食指的婴儿,在与商店的售货员和周围的顾客了解情况后,确认这是一名弃婴。于是乔森同志没有半点迟疑的将孩子抱回家中悉心照顾三天,等孩子身体状况恢复后在党校周随新、武向君同志的帮助下,将孩子送至宝塔区民政局,如今孩子在福利院的照顾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乔森同志出身农民家庭,艰苦的农村生活,让他在感激新生活的同时,更能助人为乐,扶贫济困。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乔森同志捐款1000元“特殊党费”,中组部、省组部给予证书鼓励。2011年,乔老先生在四川峨眉山成都军区疗养院偶遇了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张生明,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也是陕西省志丹县吴堡乡人,“有缘千里来相逢”的他们紧紧握着彼此的手,好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激动。攀谈中,张老回忆起他那段峥嵘岁月,从硝烟战火到现在的和平年代,张老感触颇多,他表示很想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可是年纪大了,身体条件不允许。张老先生的话被乔森同志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中。张老先生去世后,乔森同志在张老先生家人的委托下,与儿子乔文渊先后到仙鹤岭公墓、红军苑选和四八烈士陵园挑选墓址,最终将在仙鹤岭让张生明老红军魂归故里。
党校山根底下有一口水井,水质很好,地势较低,风卷赃物,雨水经常浸入井内。他经常召集几位离休老同志,掏井清理,让职工家属和周围的群众能吃上干净放心的泉水。2018年春,为了加宽上山道路预想毁掉水井,在乔森同志的坚决反对下,泉水被建入小窑保留了下来,并将井口道路铺平硬化,井口封闭安装了电水泵,既保护水源,保障水质,又使党校人常饮泉水,不忘思源。
2019年国庆节那天,为了给社区的群众上一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住院的他要求把打点滴的时间推后,带病为大家讲课,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二十多年前乔老先生自己从西安购回竹子栽种在党校院内,寒来暑往,那些竹子仍在党校院内蓬勃生长,犹如乔老先生一样,虽已90岁高龄,但也不减生活热情,身体健康硬朗。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乔森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故事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方向,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