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委宣传部 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中国文明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时间:2023-12-20 来源:宝鸡日报

  编者按:

  宝鸡人说话喜欢动词叠用,把两个相同或相近意思的单字动词连在一起,从而达到强调或强化语意的效果。本期与大家共赏的几个词语皆是如此,虽然都有“不舒服”的意思,但却有不同的侧重点,仔细品味,还真没有其他词语可以代替。

 把作(bɑzuo)别别扭扭不自在

  在宝鸡话里,“把作”表示虽然为难,但不得不上、不得不做的心理状态。

  我市小学退休教师田招娣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让人感到很“把作”。她记得有一次,她作为家长代表去参加孩子学校的庆典活动,其中有一个才艺展示环节,需要家长登台给孩子歌伴舞。现场的家长代表们纷纷上台,站到孩子身边,而自己本来就不善歌舞,且肢体灵活性差,但又不能拒绝,以免孩子伤心,只好硬着头皮在台上,手忙脚乱地陪孩子跳了一支舞。“当时,我感觉太‘把作’了。现在想来,那种勉强的样子反而令观众和孩子不喜欢,不如大方跳舞,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我市文史专家强文说,“把”为形声字,其字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为秦简文字,本义为握持、执。例如,大家熟悉的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中,“把”是用其原意,是持、握的意思。宝鸡方言有“作难”一词,指为难,受窘。“把”和“作”组合在一起,意即把为难的事拿在自己手上,也就是很为难的意思。宝鸡话常说“这事把人把作的”,有时也反过来说“这事把作人得很”,都表示很为难。有时是环境不适合,也感觉把作,此外,还有因为技术、技艺欠佳,达不到做事的要求而强行为之,显得吃力、勉强、为难。“90后”市民朱宝云今年刚参加工作,学会计专业的她一到单位就被分配到综合岗位,隔一段时间就要写一些通讯报道。她直言,写不出稿子还要硬写时,自己感到太把作了。

  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事情办不成、办不好、很难办,如果硬要办,就会让人感到把作,其实把作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感觉。(毛丽娜)

 拧次(ningci)磨磨蹭蹭不配合

  母亲:“你姨叫咱去吃饭,你拧次啥呢?”

  儿子:“哎呀,我姨在饭桌上老催婚呢嘛,我不想去。”

  12月12日,我市“90后”方言爱好者刘鹏以与家人的日常谈话为例,来谈方言拧次的使用情形。刘鹏说:“拧次在表达磨蹭、拖拉、反复、扭捏、不利索、不情愿等意思时,还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比如我拧次不愿去亲戚家做客的背后,是心理上不愿意被催婚。”

  关于拧次的写法,家住市区石坝河的七旬老人陈茂德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拧次应当写作拧訾。拧字好理解,含有别扭、固执的意思,訾字作何解释呢?陈茂德说,《说文解字》中,訾意思是不让人称心如意。但訾读音为zī或zǐ,与西府方言ci的发音有出入。

  在宝鸡人日常生活中,拧次使用频繁,而且这个词富有画面感,令人联想到一个人扭扭捏捏不情愿、磨磨蹭蹭不配合的样子。陈茂德举例,比如跟集时,父母会对贪玩的孩子说:“你娃再拧次嘎,天就黑了,咱咋回呀?”这里的拧次是磨蹭、拖拉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大摇大摆、举止张扬的时候,会开玩笑说:“你看你拧次那样子,哎呀,地下盛不住你了,拧到天上去了。”这里的拧次带有做作、张狂、浮夸的意思;说一个人因害羞而扭捏时,也会用到拧次:“叫你去相亲,到底愿不愿意,给句话嘛,拧次啥呢!”有时,形容一个人胡捣乱、做事情不合规矩,也会用到拧次:“这事快弄成了,你不要胡拧次、乱搅和。”

  刘鹏说:“拧次使用频率高,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不同,探究拧次背后的心理活动很有意思。”有一首歌曲叫《拧次过来拧次去》,唱着主人公内心和行动上的反差,拧次的背后是对某人某事的在意,拧次兼具行为和心理的描述,品读起来颇有乐趣。(记者张琼)

 势翻(shifɑn)上高爬低不安静

  宝鸡话中,把“好动”称为“爱势翻”。“我孙子就爱势翻,一会儿爬沙发靠背,一会儿踏沙发扶手,一会儿又在沙发上跳来跳去。”12月12日,我市退休语文教师李云丽说,“虽然小孩天性好动,但我孙子的势翻劲儿,有时候真是让人受不了。”

  势翻是宝鸡各县区通用的方言词语,收录在市档案局方言语音档案里。“势”的本义指压制或控制他人的力量,特指权力,也指所处的位置、地位,引申为形势、趋势,再引申为姿态、样子。“翻”的本义指鸟飞翔,引申为反转、推倒,再引申为改变原来的位置或处境,比如翻滚、翻身。势翻合在一起,可以解释为动来动去的样子,也就是多动、乱动、好动。

  李云丽介绍,势翻语气上带有厌烦、不满的感情色彩,比如,家长训斥孩子:“不认真做作业,势翻来势翻去想干啥!”老师批评学生:“站队就要有站队的样子,‘嫑’说话,‘嫑’势翻。”妻子埋怨丈夫:“让你睡前少吃点,你不听,一晚上势翻得放不下。”以上语境里,势翻都是不安静、不消停的意思。

  由此引申,势翻还有胡整、乱来的意思,比如,同事之间聊天:“今早出门前忘了关笼子,回来发现狗把家里势翻得不像样。”母亲劝告儿子:“借人家的车要爱惜,再别像自己的车一样成天开上胡势翻。”

  李云丽说,宝鸡话里,形容多动、乱动、好动,除了势翻,还有一个更直白的词——猴。比如,小孩看书坐不住,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碰碰那儿,大人就说:“你就猴得很!”意思是,像猴子一样小动作不停。虽然都有厌烦、不满之意,但相比势翻,猴的感情色彩要缓和、轻柔不少。(记者祝嘉)

 跌拌(diebɑn)翻来覆去不消停

  “早上出门没戴口罩,晚上回来就开始发烧,鼻子干,嗓子痒,头疼欲裂,跌拌了一夜没睡着……”12月13日,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一位病人痛苦地对医生说。因痛苦而挣扎,用宝鸡话来说就是跌拌。

  市档案局方言语音档案里收录了“跌拌”一词,解释为痛苦地挣扎。在宝鸡话里,“跌”和“拌”都有摔的意思,比如,跌跤意为摔跤,拌烂意为摔烂,而跌拌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摔倒以后挣扎的样子。“这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变换各种姿势、尝试各种方法想要站起来,却站不起来的样子。”家住金台区东风路的李新明老人,退休前一直从事beplay官网app 相关工作,近些年热衷于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宝鸡方言。他说:“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我从村上骑车去乡里开会,下坡拐弯时,一不小心滑倒了。车子飞出去几米远,人身上又疼又冷,跌拌来跌拌去,怎么也站不起来。最后,一个路过的村民才把我扶起来。”

  李新明说,在宝鸡话的语境里,跌拌一般有两种使用情况。一种是因痛苦而挣扎,比如,人感冒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再比如,小孩怕打针,在医院哭闹不配合,这些样子都可以用跌拌来描述。还有一种是因为生气或任性而撒泼发脾气,比如,姑娘跟小伙吵架了,女孩不理睬男孩的哄劝,摔碟子拌碗的样子;再比如,小孩想要玩具,家长不给买,小孩就在地上打滚耍赖,这些样子也可以用跌拌来描述。“前一种情况下,跌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值得同情,但后一种情况,跌拌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就应该被批评和教育了。”李新明说。(记者祝嘉)

责任编辑:谢 蕊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