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党风的集中反映。对一个执政党而言,文风的问题不仅决定其影响力、号召力,甚至还决定党的执政力和凝聚力。
2010年5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作了关于改进文风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文风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率先垂范、勉力而为,克服“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弘扬“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文风上作出了表率和垂范。
通过深入学习,我感受最深的是,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刻、朴实生动、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富有哲理,说的是老百姓的话,讲的是老百姓的事,不是官样文章,具体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文风,广大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
一、文风与党风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大家知道,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中央领导专门谈改进文风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个人理解是:中央领导专题讲文风,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对改进文风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不良文风已经严重影响到党风建设。要端正党风、文风,须从党内开会、讲话、写文章、发文件这些具体工作入手,反对“长、空、假”,倡导“短、实、新”,实质上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文风体现学风作风,反映党风政风,影响民风和社会风气。文风的好坏不单纯是指写文章、作报告的风格,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执政党的执政作风,以及由此涵养、引导出的主流社会风气。
一个政党的文风,是其党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政党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是其密切联系群众、制定国家方针政策最直接、最直观的折射。我们党在政治生活中,从来没有把党风、文风、学风截然分开,而是倡导党风、文风、学风的一致性,且与国家道德精神互相关联。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把保持自身优良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作风,视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种高度严肃的使命担当。深入分析当前文风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文风与党风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不断改进文风的基础上,坚持优良学风,培养勤勉作风,培育高效政风,创造和谐民风、锤炼优良党风,有助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执政水平。
二、当前文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曾对一些干部文风提出批评:“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给顶了回去”,十分形象地揭示了当前一些干部讲话中存在的问题。干部讲话,体现的是作风、文风。这些说话中存在的问题,折射出的就是文风中存在的问题。我体会,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文风漂浮,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为“四风”之首。长期以来,我们有的同志热衷于开会、发文件、提口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追求上电视、登报纸,为了所谓“政绩”,做表面文章,报喜不报忧,甚至闭门造车,弄虚作假。有些简报、总结、报告沿袭固定的格式和套路,公文式语言盛行,动辄就是“重要性”、“必要性”、“创造性”,成为严重的形式主义,群众深恶痛绝。
二是思想僵化,缺乏沟通共鸣。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有的同志讲话、报告思想滞后、观念陈旧,感觉迟钝、手法僵化,套新概念又无新内容,有“声度”而又缺深度;还有的是懒汉写手,惯性思维,不管多重要的讲话材料,全是程式化写作,一条生产线出来,不出彩,不出新,不用心,不动情,以一种“局外人”的心态复制粘贴、照搬照抄,文章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贪大求长,热衷空谈说教。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一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话,警醒世人。可是,我们现在的不少文章、讲话、报告,仍然是洋洋洒洒数千字,“干”货不多,水分不少;有的讲话游离主题、言之无物;有些报告拖泥带水、东拼西凑;有的总结、报告爱用“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等大而空的溢美之词,令人生厌。令人费解的是,仍有不少领导喜欢长篇大论,总怕写短了讲少了,体现不了重视,显示不了水平。
其实,一篇文章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创新点、启示点上,而不是体现在篇幅长短、文字多少上。特别是在当前节奏加快、信息海量的情况下,很多人长文章看标题、短文章浅阅读,文章变短是大趋势,短信、微博、微评、微信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四是官腔官调,拒人千里之外。我们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可是我们的一些讲话材料,居高临下,无端发老爷脾气,轻率板着脸训人,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生活的鲜活事例、生动语言少而又少,摘抄式、拼凑式、剪刀加浆糊式的文字材料泛滥成灾。这些内容浮躁、夸夸其谈的讲话、报告、文章,用概念化语言取代鲜活生动的写作方式,不但不能反映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还助长了不良文风,损害了党风政风,带坏了学风和社会风气,疏远了党和群众的关系。
三、文风问题存在的原因
具体来说,主要有:
一是缺少群众观念。文风紧连着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涉及到对待人民群众的情感问题。有的机关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官气十足,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想所盼,对群众的合理诉求麻木不仁。碰到问题推三阻四,解决问题敷衍塞责,作决定、办事情不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只想讨得个别领导的欢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自然会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体现在文风上是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脱离群众,远离实际,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在文风上,自然是语言干瘪,自拉自唱,百姓自然不买账。
二是缺少深刻的思想观点。讲话、报告、文件等重要文字材料的灵魂是思想。没有深邃的思想、新颖的观点,这些材料充其量是没有生命的躯壳。有些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缺少理论素养,缺少调查研究,缺少思想火花,讲话写文章自然了无新意,缺少筋骨、没有生气;而有真切发现、有精辟观点的讲话文章,自然能够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深度决定文章深度,也决定着文风。
三是缺少讲真话的勇气。讲真话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起码要求,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素质。讲真话,讲有思想、有新意的话,讲明白、管用的话,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讲不了真话?缺乏讲真话的勇气是一个原因,缺少对客观世界的精准见解是另一个原因。心里没底,眼中无物,笔下无意,口中无词,遇事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又何来真话可言?
四是缺少党性修养。文风能够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个有很好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其文风自然朴实清新、鲜活生动;相反,一个党性修养差、喜欢搞花架子的干部,其文风自然是空话连篇、华而不实。文风体现出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也体现出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
四、拿出真招实措,力改文风弊端
领导干部如何改进文风。习近平同志提出,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二是增强党性修养。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人们才愿意看、愿意听。如果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如何理解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文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有以下6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坚持“三贴近”,倡导生动文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改进和加强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要增强文章和讲话的针对性、生动性,就要深入践行“三贴近”。要在贴近中做好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话。其次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写文章、作报告,尤其是即席讲话,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充分的思考。动脑、用心才能把握规律、讲出新意。再次要善于学习。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勤于思考才能讲出观点。领导干部要多向群众学习语言。很多时候,群众的语言最有感染力。
比如,今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刊发习近平同志怀念故友贾大山的文章《忆大山》。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7期《当代人》杂志上,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文章中,习近平同志深情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期间与当地作家贾大山的深厚情谊,用的是大白话、谈的是真感情,语言简洁生动,行文朴实自然,情意真挚深厚,是一篇不事雕琢、感人至深、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文章。
再如,大家可能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国外的多次公开演讲,都会引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成语、民间谚语、网络用语、歇后语、比喻句等,还不时穿插讲一些生动的小故事。让故事来讲理,让故事来说话,让故事来连通感情,达到了阐述观点、凝聚共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良好效果。这里仅举一个例子: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等故事,特别是讲述的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故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第一个是,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第二个是,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应该做的。” 这两个故事朴实生动、鲜活实在,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引发了情感共鸣,令人难忘。
二是提炼思想观点,倡导鲜明文风。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正确精准的思想观点从哪里来?只能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精益求精的打磨提炼。我们的确应当潜下心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开拓新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扎实打牢理论根基,做到厚积薄发,力求文章、讲话有高度、有生命力;要认真在提炼思想上下功夫,分析研究问题时,注重揭示出带规律性、根本性、针对性的精髓,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抓铁有痕地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善于用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他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平实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用“既要养血润燥、化痰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明改革要辩证施治等等。这些讲话既深刻,又实在,既形象,又生动,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真正起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作用。
三是力求“短实新”,倡导创新文风。所谓创新文风,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和传统模式的束缚,倡导朴实明快、符合“短、实、新”特点的行文风格。短,就是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要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实,就是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空话套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废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实际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新,就是讲话、写文章要有新意,也就是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讲对别人有启发的话,讲能解决问题的话,讲能推动工作的话,讲能提振精神的话。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理论水平、经验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之江新语》,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这本书辑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发表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的232篇文章。每篇文章短则200多字,长也不过500多字,每篇针对一个问题,阐明某个观点,说清一个道理,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范篇章,也是带头践行“短实新”文风的典范文章。
四是提升党性修养,倡导清新文风。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空话、套话;提升其道德品质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假话、大话;提升其联系群众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官话、废话;提升其科学知识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经不起实践检验和脱离实际的话。所谓清新,就是讲话、写文章既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鲜活的表现形式,内容深邃,表达流畅,不仅耐读耐看,而且易听易读。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讲话被热传,许多语句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为名言警句,其清新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对纠正领导干部行文、讲话中的长、空、假等不良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鲜明地表达出重典治腐的思路和对腐败的“零容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动质朴地表达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等。这样清新简洁、生动形象的讲话非常多,不胜枚举。
五是创新话语体系,倡导领导带头。一个政党,其旺盛生命力不但表现在行动中,还表现在先进的话语体系中。先进的话语体系充满战斗力、感召力,充满逻辑性、先导性,能够更好地起到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执政党不仅要会讲文件上的话,更要会讲、善用来自群众中的新鲜生动的语言,包括选用网络中的流行语言。
改进文风,领导务必带头。习近平同志要求:“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自己动手。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应当全程参与,出思路、讲观点、谈看法、拿主意、起标题,在大的方面把好关。”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改进文风方面,给广大党员群众作出表率,带头开短会、写短文、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建立一个好的“话语环境”,别的人就会自觉仿效。这样,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2012年12月13日,习近平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新华社播发新闻通稿《习近平会见卡特: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积累正能量》,全文只有两句话,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只有96个字。
全文如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3日在中南海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
六是弘扬优良作风,倡导建章立制。对一个国家来说,执政党的文风,事关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公信力。必须推进政务公开透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必须通过建章立制,促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对老百姓讲实话、讲短话,讲听得懂、有用的话,促使文风根本好转。
比如,去年12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指明了我国未来城市的蓝图以及措施。 其中,第五项任务是“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文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描绘了一幅诗意栖居的画面,而且所指明确具体、便于群众理解。对于群众来说,重要的不是小清新、文艺范,抑或是有没有用几个网络词汇,最想看到的,是言之有物、真切实在的公文。中央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出现如此新意、诗意的行文,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作出了榜样。
深入学习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可以把好的文风概括为7条,即:疏导而不说教,简洁而不累赘,易懂而不简陋,犀利而不尖刻,深刻而不深奥,平和而不平淡,生动而不僵硬。
我们研究讨论文风与党风,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温,更是对当下现实的理性思考。党风、文风、学风、会风、政风、民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们真切地希望这一切汇合成清正之风、浩然之风、和谐之风,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激情、有行动、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汪家驷: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