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
发表时间:2014-06-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日新媒体专电 2014年第22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总书记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beplay官网app 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

  “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习总书记这一重要宣示,表明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将以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精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智慧,不断在开放中推进发展。人类的优秀文明是一条不息的河流,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并世代积累传承的共同财富。历史表明,但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领先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拥有优秀的学习能力,都注重beplay官网app 的交流交融,注重人才的引领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beplay官网app 交流好比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画面和景色就会出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说到底就在于对人类知识智慧“组合”能力的强弱,就在于能不能够通过汲取和吸收“组合”出“新的画面和景色”。要成功实现“组合”,最根本、最可依靠的是人才资源。“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只有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我们的国家才能永续发展、长盛不衰。

  中华民族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民族。“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中华文明能绵延5000年而生生不息,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最悠久的文明,最根本的生命基因在于开放,在于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从稷下学宫到胡服骑射,从玄奘西天取经到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在开放中形成了不拒众流、兼容并蓄的优秀品质。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让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贤大展其长,才成就了中国奇迹。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著名谈话中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小平同志这次谈话,揭开了中国从海外引智的新篇章。1984年8月,武汉柴油机厂引进了著名的“洋厂长”格里希,成为中国海纳百川的标志性事件。自此,在中国许多地方,在各行各业,帮助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海外人才络绎不绝,我们国家真正进入一个招贤纳士、贤者云集的新时代。我们以“拿来主义”的自信学习世界、融合世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人民的理念、眼界和知识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古老的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零距离、面对面。

  随着新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到来,当今世界又进入了“斗智斗勇”的新阶段。无论竞争如何激烈,最终决定胜负的依然是人才,得人才者方能抢占竞争制高点。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曾连续热议“人才流动”话题,正是国际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重要信号。因此,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

  “开放可以倒逼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更加重视世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以开放促改革,在开放中复制成功,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今天的中国,在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迎来爬坡过坎的关键点,唯有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战略转型,才能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飞跃,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跨越。创新与转型之要,首在人才。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beplay官网app 、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迫切需要融入新鲜的人才血液,加快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和人才储备。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吸引人才、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当今中国是各类人才的“筑梦地”。回眸30多年来,我们的引才战略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我国海归人数创历史新高,达30多万人,留学人员呈加速回国之势。而今天,中国梦的伟大愿景,丰沃的创业土壤,“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工程,让中国在世界人才竞争中开始显现突出的比较优势,为各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必须看到,我国高端人才总体上仍然总量偏少,育才引智仍然任重而道远。要增强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就必须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当务之急,是坚持实施高端引领战略,努力形成顶尖人才施展才华、潜心创造的良好条件,为他们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用才,永远是引才的根本;真正能吸引人才的,永远是圆梦创业的机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土”“洋”激荡、“才源”滚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风光无限、活力无穷。

  历史和国际经验都已经昭示,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引他国之人为我所用,是国际上的通用之举,是加快发展经济、科技的捷径。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中国能否造就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大标准之一。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不拒众流”的动员令,一个四海贤聚、八方来风,“揽得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喜人局面正在到来。“良禽择木而栖”,圆梦的中国吸引着更多海外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全球的英才。让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和气度,营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绝的强大智力支撑。(慎海雄)

责任编辑:张智萍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