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谷脚镇:十里刺梨沟的“财富魔杖”
发表时间:2014-12-15    来源:贵州日报

刺梨沟农民在挖整土地。记者蒲学光摄

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深入拓展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从今日起,贵州日报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在贵州”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的新闻实践,以见人、见事、见物的生动现场,视角独特、打动人心的新闻故事,讲述贵州干部群众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中的圆梦行动,展示贵州人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别墅式民居前,停着一辆长安牌新轿车。主人黄佑贵说,才花10余万元,这不算稀奇,全村167户人家,有轿车50多台。

  院子前端,整齐地码着一堆刺梨枝条。黄佑贵说,来年之季在前冬,去冬育60万株刺梨苗最近出售,纯收入20多万元,秋季出卖刺梨鲜果收入5万元,像我这种收入有10多家。今年准备投入20多万元“再赌一把”,计划育苗200多万株,让明年的收入翻几番。

  隆冬时节的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亮丽、富裕而忙碌。通村水泥路和漂亮民居穿插在满坡满坝的刺梨园中,家家院子里堆放着用于扦插育苗的刺梨枝条,男女老少都在地里挖整苗木出售和整地育苗。“每家都忙不赢,只好请周边群众帮忙,这两三年,全村每年开给外村人的工钱不少于100万元。”村支书杜照林说。

  茶香村已经从省级贫困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全村676人,2013年人均收入1.1万元,主要经济来源是刺梨产业。依靠刺梨产业,村里所有的土坯房、茅草房全变成漂亮民居,轿车、时髦家具、家用电器成了生活必需品,全村年收入6位数已经不是稀罕事。

  茶香村的刺梨产业,发端于1998年。这年,省农科院的专家与龙里县科技局联合搞品种选育试验,选择村民顾庆林家试种了10亩刺梨。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每亩土地有300斤粮食补助,农民有了解决温饱的“定心丸”,短短几年间,全村2万多亩开荒地和大部分包产地都变成了刺梨园。

  机遇,首先为付出努力的人准备。从2009年开始,贵州劲吹“两加一推”东风,龙里县迅速转型,整合扶贫、石漠化治理、恢复植被建设等各类资金,在该县谷脚、巴江等乡镇的高寒地带发展刺梨产业。管理精细的烂塘组和大龙口组不仅刺梨鲜果产量高、市场价格走好,而且率先尝到剪枝扦插育苗销售的甜头,其他村民组猛然“醒水”跟着学。茶香村刺梨产业迅速变成了家家户户的行动。随着通村油路的进入,该村离贵阳市区不到20公里的区位优势凸显,每年赏花品果游客车水马龙,“十里刺梨沟”远近闻名,带动了7家农家餐馆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

  如今,茶香村刺梨产业园区已晋升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并获得“中国刺梨之乡”美誉。全村进入盛果期的刺梨面积达8000亩,仅此一项,茶香村农民总收入就超过千万元。按照龙里县的刺梨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发展刺梨达到20万亩,目前已发展8万多亩,刺梨产业的苗木需求提供了广阔的育苗空间。在刺梨鲜果的销售上,已有4家刺梨加工企业入驻龙里县工业园区。风顺喜盈门,随着贵广快铁的开通,贵龙高速通车在即,茶香村“十里刺梨沟”展示出炙手可热的旅游前景。昔日受人冷眼的穷山沟,已成为龙里县小康路上的“一枝花”,让周围乡村羡慕和仿效。

【记者感言】

  找准路子 产业生金

  从一户农民种刺梨的科研试验,到一村农民全部种刺梨;从种刺梨是为了获得国家补助的初衷,到把刺梨作为发家致富的产业;从采刺梨果变卖,到育刺梨苗销售,以及派生赏花品果的旅游业,茶香村刺梨在政府推手和村民努力下,滚动成了产业大雪团。

  茶香村的成功实践,折射出这样的道理,小康路上,生存环境差是可克服的难题,关键要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和坚持不懈,用财富的魔杖触动农民的兴奋点。

  如今,茶香村刺梨产业园区已晋升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并获得“中国刺梨之乡”美誉。全村进入盛果期的刺梨面积达8000亩,仅此一项,茶香村农民总收入就超过千万元。按照龙里县的刺梨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发展刺梨达到20万亩,目前已发展8万多亩,刺梨产业的苗木需求提供了广阔的育苗空间。在刺梨鲜果的销售上,已有4家刺梨加工企业入驻龙里县工业园区。风顺喜盈门,随着贵广快铁的开通,贵龙高速通车在即,茶香村“十里刺梨沟”展示出炙手可热的旅游前景。昔日受人冷眼的穷山沟,已成为龙里县小康路上的“一枝花”,让周围乡村羡慕和仿效。

责任编辑:邓植尹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