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开向深处去
发表时间:2012-11-02    来源:人民日报

  “三公经费”的话题总在牵动着国人神经。犹记得,2011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布,时间断断续续,内容参差不齐。而今年7月19日,一天之内,92个中央部门便在各自网站上晒出了本部门的“三公”账本。

  短短一年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布的速度骤然提升,账目数据更全面,解释说明更详细,尽管公众还有更高期待,但无疑折射出中国在信息公开之路上奋力前行的坚毅与执着。

  这是转型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的主动作为,展现了一个大党大国的自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如何将“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落到实处?只有让公众享有对政府信息充分的知情权,才能有效行使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曾经随意裁量的“选择性公开”自2008年5月1日起成为历史——这一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公开政府信息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后的第十二天,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大地震没有让这个国家陷入恐慌,前所未有的信息自由开放,“真相战胜了谎言,真情感动了世界”,密集权威的信息传播凝聚起13亿颗爱心,13亿人共赴国殇,我们经受住了生死考验。

  从汶川到玉树、舟曲,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从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各种听证会、论证会,我们感受着政府信息发布带来的踏实,体味着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仍可感受权威信息的缺位之苦。无论是贵州瓮安事件,还是湖北石首事件,以及所谓的“盐荒”事件,无不弥漫着谣言的影子。权威信息缺失和民众恐慌、谣言四起的关联被一再证明。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更止于公开。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可为传播者,特别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络传播的勃兴,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舆论放大器的作用倍增。在这种情势下,政府的信息发布别无选择,只有迎头赶上。最早现身、最快发声、最新发布,才能跑得过谣言,最大限度压缩谣言的传播空间。

  “北京微博发布厅”、“上海发布”等一个个身段柔软的官方微博上线,网上舆论生态正在被改变。这些微博虽然姓“官”,亦当体现这样的理念:“官微”要为民,最忌有“官威”。官阶在网上只是一个头像,互联网只认同点击率,微博只认同转发量,“官微”只有以高质量的信息发布,与网民良性互动,才能在网上立足,锻造政府公信力。

  回眸10年,我国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完善,方式日趋多样,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也不断扩展,不仅政府信息公开如此,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司法公开也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党务公开提上了执政党的重要议程,建立完善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颁行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

  这些,都是在积极主动地回应公众日益强烈的信息公开诉求,回应公众日益强烈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公开齐头并进,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社会正在生成。(孔祥武)

责任编辑:项丽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16032&encoding=UTF-8&data=AA36QAAAAAcAACk6AAAAAQAV6K6p5YWs5byA5ZCR5rex5aSE5Y67AAAAAAAAAAAAAAAvMC0CFAgyYo_gJiQwAeBRoyOwmOqiGTGEAhUAg9_MRt8-em1ksh90eGCMyjDlvM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16032&encoding=UTF-8&data=AA36QAAAAAcAACk6AAAAAQAV6K6p5YWs5byA5ZCR5rex5aSE5Y67AAAAAAAAAAAAAAAuMCwCFBq5IqpC9KJtkTQYw2P6za6T1GjZAhRC5xPbE_I0dTOKPwBSSLd9zfRz9g..&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