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大病医疗救助标准城乡统一;无论是失地农民还是城市“4050”人员,只要有就业意愿,就能找到工作;新市民享受到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就学、就医“同城化待遇”;免费发放“健康大礼包”,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民生建设水平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今年是张家港建县(市)50周年,全市包括新市民在内的150多万人收获了一份又一份大礼。从贫穷到富裕,张家港始终致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乡统筹高位均衡的发展优势。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说,对民生蓝图的规划,该市已经从单一群体的“特惠”,向更高更广的“普惠”转变。今年以来,张家港已实施20项惠民政策、16个民生项目,逐步解决民生建设难题,让百姓幸福指数一路上扬,形成了民生普惠的好经验。
推行新市民积分新举措,让外来工享受同城化待遇
周文娟是一名在张家港工作近10年的“外来户”,得益于张家港今年推出的“新市民积分”新政,她的儿子张佳伟享受到了“同城化待遇”——新学期在塘桥镇鹿苑小学就读一年级,并参加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为一名和当地孩子平等享有公办教育资源的新市民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以往的民生保障和服务中,外来务工家庭的权益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张家港市相关部门在对该市居住工作3年以上的25万名流动人口调查发现,超过50%以上的外来务工者希望子女能加入居民医疗保险,81.5%的外来务工者希望子女能入读公办学校,40%的外来务工者渴望将户口转入当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张家港市民。在张家港市市长姚林荣看来,张家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市民的辛勤付出,发展成果应该与新市民共享。
从今年5月起,张家港推行新市民积分管理,新市民按照评分标准达到一定积分,可获取入户、子女入公办学校和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同城待遇。此举在全国县级市中属首创。据统计,目前张家港市1万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加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学期,近8000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
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和其它地方实施的积分入户单项工作相比,张家港市的积分管理聚焦新市民关注热点,涉及新市民入户、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子女参加居民医疗保险3项具体内容,可以说内涵更广泛,待遇更优惠,措施更全面,工作更具挑战。
看到儿子坐着时髦的“长鼻子”校车放学归来,周文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外来务工的,我感觉挺温暖的,也很满足。”
统筹城乡发展,农民享受市民待遇
杨舍镇李巷村村民彭卫石手上有一本《职工养老保险手册》,这本暗红色的小册子被彭卫石称为“幸福手册”,等他60岁退休后,他就可以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养老待遇。
与彭卫石一样,截至目前,张家港市18.6万名符合条件的农保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已经全部告别“农保”进入“城保”,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在张家港被彻底破除。”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今后不再办理新增农保参保人员,“对符合参加城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将做到产生一个,参保一个。”
凤凰镇杨家桥村村民朱玉英已经切实享受到了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惠。她去年9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现在每月能拿到687元养老金。“农保转城保,实惠真不少。”朱玉英开心地说,“每月的城保养老金比原来的农保养老金标准高出500多元,生活少了后顾之忧。”
为帮助农村困难群体,张家港市还出台了各类扶持措施:5732名城乡低保、城乡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三类大病对象得到了财政资助,其中,城乡低保边缘对象每人获助1万元,其他对象每人获助2万元;1.8万名家庭困难但不属于特困人群的参保对象,也获得了期限3年、额度最高2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此外,通过就业帮扶,9000名符合条件的并轨对象就业后纳入了“城保”。
今年7月,张家港还实施了《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岗位开发管理的意见》,政府预计投入就业援助资金4500万元,开发就业援助岗位11500个。其中,首次将“超过劳动年龄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对象。得益于此,已经59岁的陆金娣找到了一份保洁工的工作。“我们这些60岁左右的人,如果想工作,政府都会安排的。”她说。
统一大病救助标准,帮助每个弱势者
家住杨舍镇的李芳看病花了几十万元,除了医保报销外,自负医疗费用28万元,按照以前的医疗救助政策可获得救助金19.6万元,而现在获得的救助金为22.7万元。“多出来的这3万多元,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讲,真是雪中送炭。”她说。
而对于政府来说,需要救助的资金可不是笔小数目。“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我们测算出一个数据,实施大病救助标准的统一,每年财政需要增加资金近5000万元。”10月15日,张家港人力社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7月起,张家港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时救助办法》和《困难家庭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实施办法》施行,完成了该市医疗保障建设的一次“攻坚”。至此,张家港大病救助标准得到统一:凡是参保人员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达到2万元以上且超过上年家庭收入的,“五保”、“低保”、“低保边缘”、“特困职工”、“特定重残”、“优抚”、“孤儿”等特定困难人群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的,均可享受大额医疗费用的救助。与此同时,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大大提高,每人每年救助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且10万元以上费用救助比例达90%、20万元以上费用救助比例达95%。“这些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工作人员说。
在扶持、救助弱势群体上,张家港尽量覆盖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居民。今年初,民政部门拿出了一个5000万元的“送温暖”方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主动将其增加到了1.5亿元,把范围大大扩大:要求除了往年的低保、低保边缘户等对象外,新增拆迁过渡户、农村退养干部、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等困难对象,纳入慰问范畴的总计达到19大类困难群体。
今年5月,张家港投入近1000万元,向34万户家庭免费发放“健康大礼包”,包括健康指导手册一本、腋下体温计一支、健康腰围尺一把、计步器一只、控盐勺和限量盐罐、控油壶一个、自助计数跳绳一根和家庭保健箱一个,成为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的重要举措。
8月,张家港慈善助学活动再次提标扩面,共向2585名贫困生发放助学资金761.15万元。资助对象扩展到低保(低保边缘)对象家庭以及家庭收入在低保(低保边缘)对象2倍以下家庭的贫困学生,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全日制研究生,实现了从入园到读研贫困学生的全覆盖。资助标准更是大幅提升,其中,低保(含边缘)对象家庭的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学年可获得最高资助标准8000元。
张家港2005年率先建成江苏首批全面小康社会,成为“第一个率先”的排头兵,此后更是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今年,全市加快了具有张家港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现代化建设,一头牵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徐美健说,“民生保障好不好,不是看特定人群的待遇,而要看民生政策是否扩展到了全体民众,兼顾到了所有社会角落。让所有老百姓满意,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记者 王伟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