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改进文风的要求以来,新闻媒体迅速行动,改文风的势头很好。不过,有些现象也需要注意。
为什么要改进文风?一个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那种令人生厌的空话套话、公式化、文件化的文风,使我们的报道、文章为群众喜闻乐见。表面上看,的确有个“迎合”的问题,要迎合群众的需要、受众的喜好,但一味迎合就不对了。正确的方针是:既要“迎合”,更要“引导”。
以媒体的批评报道为例。现在,群众对很多事情不满意,对政府的抱怨不少,媒体对政府的批评报道、批评声音会受欢迎。近期一些媒体和网站上,充斥各种负面新闻和批评声音。负面的东西一条新闻可以炒几天,甚至翻来覆去炒,正面的声音一报而过,转眼就烟消云散。一个beplay2体育官网 例子是:不久前西南财经大学一个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61,被各类媒体大量报道和热炒;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过去10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其实是对西南财经大学数据的回应。结果,没人质疑西南财经大学的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却遭到围攻,被批评为“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难道国家统计局这样的国字头的专门机关,真的不如一所大学的调查数据更可信吗?
媒体热衷于批评政府,这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西方发达国家有成熟的法治beplay官网app ,已是定型的法治社会,媒体批评基本不影响政府依法施政。而中国离法治社会还有很大差距,政府施政主要靠自身权威和民众信任,媒体的过度批评和质疑可能会损害政府权威和公信力。事实上,中国政府的工作表现在当今世界各国中是很好的,连西方舆论也很难否认这一点。这是一个最大的真实,对政府的过度批评有违这个真实。
一方面,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很必要的,对于政府端正执政理念、提高施政水平和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各种腐败、特权现象保持舆论高压也很必要,中国社会对思想舆论多样化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和问题多发期,改革发展需要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如果媒体热衷于“扒粪”、“揭丑”,大小官员丑闻不断、政府形象灰头土脸,又怎么能保证政府高效施政、社会团结和谐?
再谈“快餐式”阅读问题。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心态浮躁,许多人急功近利,在读书、看报、学习思考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快餐式”阅读盛行,看报看标题,上网找热点,读文章、读书都是浮光掠影。这种状况绝不是什么好事,既不利于社会理性和思考力的增强,也不利于beplay官网app 的创造、积累和传承。但这可能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很难避免。
面对这样的现实来改进文风,不适应不行,连眼球都抓不住,其他什么都谈不上;一味迎合也不行,靠耸人的标题、火爆的文字、短平快的信息、呼啸而过的热点吸引人,结果很可能是跟着“感觉”走,被非理性的声音牵着鼻子跑,怎么谈得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跟风起哄容易,独立思考难,真知灼见并不容易获得。面对喧嚣的舆论环境,需要更多的人有“定力”,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坚持说真话、讲真理,少写那种迎合潮流、哗众取宠的文章,多写真正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在点子上的文章。真正有思想的东西,也许不会引起一时的轰动,但会在读者思想深处引起触动甚至震撼,作用深刻而长久。
还有媒体受众分化问题。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多元化,人们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兴趣点、交际圈,这是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发生变化的更深层原因。任何一种媒体,已经不可能覆盖全民,电视这种最大众化的媒体也面临受众分化的问题,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观众群,那种举国同时看一档电视节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要求,改文风切忌“一刀切”、“大锅烩”,而是要认准定位,增强针对性。
媒体传播的目标受众不同,改文风的要求也不同。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党报党刊,和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的都市类媒体,对文风的要求自然不同;党报、大报不应该向都市报靠拢,主流媒体不能向网络媒体看齐。简单地以文章长短论英雄、以受众多寡论高下、以轰动效应论输赢,是对改进文风的误解,那样就容易走偏,使媒体无所适从。
总之,改文风不能只考虑“迎合”而放弃“引导”,不能放松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不能急功近利。改进文风,对媒体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最需要下功夫解决的。(孙 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