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风不是小事。 文风里面有形象,展现境界,体现党风,人们可以从文风中看到一个人的境界与情怀,更可以从中评价党的形象;文风里面有感情,表面上看是表达技巧和文字水平问题,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文风里面有作风,作风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群众从文件、讲话、文章中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逐渐成为一种“中国风尚”:开短会,发短文,说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佶屈聱牙的大话少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多了,文字沾着露珠,声屏新风扑面…… 激扬文字鼓舞士气,优良文风凝聚人心。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我省办法,都把改进文风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把形成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二) 好文风从哪里来?“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培育好文风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风不仅涉及文章的语言和文字风格,更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没有这种责任担当和情怀境界,就写不出昂扬向上、令人叫绝的好文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培育好文风,应增强问题意识。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才爱读、爱听、爱看。否则,不管文章多么华丽都会空洞无物。“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培育好文风必须接地气。接地气,才能补底气,才会有灵气。憋在书斋里,写不出精品佳作,坐在电脑前,想不起鲜活话语。沉下身心、走进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在火热的生活里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生活真谛,文风才会焕然一新。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培育好文风,需要强学识、增底蕴。腹中无物则手上无法,手上无法则文章乏味。写出好文章,形成好文风,必须以学识底蕴为基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没有学识根底,缺乏理论基础,文章很难好看。 (三) 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是中央对改文风提出的明确要求。改文风,关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长”与“短”的关系。提倡“短、实、新”,重在求其“神”,而不是求其“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改文风,是为了让文章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如果只看形式不重实质,(下转第三版) 仅以长短论英雄,就会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种“八股”陷入另一种“八股”。 “文”与“质”的关系。“语言乏味,像个瘪三”,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斥责的一种恶劣文风。改文风,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言之不文”、“语言乏味”问题。但在改文风过程中,一些同志为了“言之有文”,过度修饰雕琢,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走向了因“文”害“质”的极端。好的文章不应当靠“皮壳”,而应靠“实核”。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次重要讲话,不用华丽辞藻,言简意赅,朴实亲切,却有很强的感染力。 “干”与“写”的关系。功夫在诗外,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我们要用更多的精力去想实事、干实事,把实干、实践中的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文章中的真知灼见,而不能舍本逐末,为作文而作文,耗费更多的精力去卖弄文辞、寻章摘句。 (四) 改文风,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上行下效,自古皆然。领导干部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八股腔调中摆脱出来,开动脑筋,身体力行、勉力而为。 改文风,宣传思想beplay官网app 战线要走在前。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下大决心大气力抓紧抓好。 改文风,要以制度为保障。“改文风”不能是“一阵风”,“刮”过以后就都回了老样子。应当着手建立长效机制,有了制度保障,改文风方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改出成效。 (五) “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一个时代需要与之呼应的时代文风。以清新的文风展现气象万千的中国,以昂扬的文字激励奋勇前行的人民,我们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汇聚起建强省、促和谐的强大“正能量”!(冀文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