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用过硬作风担当改革使命
发表时间:2014-03-23    来源:新华社

——真抓实干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之五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新华社评论员)汇聚民意、共商国是的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已然吹响。这是一个国家宏图伟业的最新着墨,是改革征程在新一年的崭新起航。唯有不折不扣狠抓落实,美好蓝图才能变为现实,开局起步才能蹄疾而步稳。

  己正方立信,无私自树威。把抓落实作为搞好今年工作、推进深化改革的重点,没有过硬的本领不灵,没有过硬的作风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是关于作风建设的谆谆教诲,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是衡量为人为政的鲜明准则,更是对党性原则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深思其精髓,铭记其要义,践行其要求,是摆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突出任务。

  作风之重,关乎事业成败;作风之要,在于久久为功。无论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历史印记,还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作风标注,抑或是焦裕禄、杨善洲们的永恒追求……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扎实过硬的优良作风,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造就了一个国家顽强的战斗力,更激发起社会无穷的创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出改进作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激发海内外的强烈关注,也给作风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涤荡“四风”积弊……一条条敢于动真碰硬举措的推出,无不是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力,铲除沉疴积弊。决心之大,举措之严,效果之显,让党风为之一清,政风为之一新,社会为之一振。

  特殊的时刻,更显特殊的分量。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换挡升级期、结构调整期、风险释放期……环环相扣;涉险滩、啃硬骨头、破利益藩篱……步步催人。试想,若一味留恋各种权力,又如何能够真正实现简政放权,给市场松绑?若继续热衷形式主义,何以让体制机制改革落到实处?若仍存一己之私,瞻前顾后,谈何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焕发创新活力?

  直面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锻造出堪当大任的过硬作风。此刻,扎实过硬的作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推进改革的“行动力”,就是引领社会的“感召力”。

  世间至理,从来知易行难。革弊立新,决非一日之功。践行“三严三实”,投身改革大业,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奋发进取,也当时刻躬身自问:为人为政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多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真的从身上根除了吗?自己的改进比起群众的期待还有哪些差距?现在的作风能否背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道虽迩,不行不至。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和重要部署,各地和各级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的道路上“有为”也要“有忌”:一忌“花架子”,口号喊的响,实则两张皮,骗不了百姓,却丢掉了人心;二忌“走过场”,看似措施一堆,却从不问群众意见,满是虚火,不抓症结;三忌“一阵风”,或前热后冷,或前紧后松,最终功亏一篑……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全面深化改革,践行狠抓落实的过硬作风尤需时刻在脑在心。只有风清气正、严抓落实,除作风之弊、集作风之力,才能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真正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王荷月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