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西河田园小镇。通讯员 梅兴宇摄
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平利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打造平利“风光经济”,努力实现“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发展之美、生活之美。
山水秀美,生态高颜值
沿着长安镇石牛河观光步道漫步,水清岸绿,宛若进入江南水乡。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平利县打好“建、护、管”组合拳,推进河湖管理逐步由水生态健康管理型向水环境全面优化型转变,一条条河流经过精心“打扮”,焕发勃勃生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多彩画卷在平利县徐徐展开。近日,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2023—2024年第四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平利县成功入选,是本批次全省唯一入选的县。
水润林,林护水,林水相依。平利县坚持沿路见绿、山川披绿、城镇插绿、村庄透绿,大力开展国土增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59%。近日,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印发《关于表彰陕西省绿化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平利县林业局获得“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11月28日上午11点,三阳镇泗王庙村的生态护林员方磊已经绕着他的管护片区青龙山巡山3个多小时。“时间长了,山上的树都成了眼中的宝贝。没有火灾和病虫害,也没有人乱砍滥伐,便是我最大的心愿。”方磊说。
平利县压实森林防护责任,近十年来,无重特大森林火灾(险)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病虫害发生率严格控制在4.5‰以下,一方“青绿”得到呵护。
产业壮大,发展全方位
寒冬里,长安镇一茗茶业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加紧压制茶饼、茶砖,馥郁的茶香氤氲着厂区。在平利绞股蓝产业大户殷刚的基地里,茶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绞股蓝营养钵育苗。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好山好水出好茶,平利县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饮产业是全县产业基础最好、融合发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的富民之业和立县之业。
一片叶子,造福万家。平利县相继制定《加快实施茶叶主导产业建设的决定》《加快名茶大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发展茶园20万亩、绞股蓝园5万亩、省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22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平利县突出龙头引领,加大产品研发,制定发布《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2个省级地方标准体系,形成以绿茶、绞股蓝茶为主,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为补充的多元茶产品。”平利县委常委、副县长罗俊说。
平利县还大力实施原产地保护、区域公共品牌维护、名优品牌打造“三大工程”,“平利女娲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2022年,“平利绞股蓝茶”“平利女娲茶”继“平利茯茶”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得知“绞股蓝兴强非遗工坊”入选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工坊负责人余兴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不仅有‘卖点’,也有‘看点’,会有更多的人来参观体验绞股蓝的制作工艺!”
产业成景观,增收又“好看”。平利县围绕“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硒茶、赏美丽乡村”发展定位,坚持把茶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景观来打造,实现基地园林化、园区景区化、工厂景点化;定期开展制茶大赛、茶艺竞赛、名人采风、文艺创作等参与式、体验式活动,形成“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问茶事”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平利县长安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特色小镇,洪福茶山等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城乡和美,生活高品质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名列其中。不仅如此,该村还曾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村子能取得这些荣誉,得益于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表示。
去年以来,平利县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扣“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全县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141个村实现垃圾定期清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6%以上;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达100%。
村美户净助推产业兴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不仅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还丰富了产业形态,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城关镇三里垭村在改造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落实专人专岗负责环境卫生和茶园管护,打造廉政beplay官网app 园、新民风生态园,培育壮大两家茶山民宿,提高了旅游吸引力。
平利县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统筹谋划县城绿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精准对症施策,实现环卫监督规范化、市容整治精细化,着力推动县城发展从“硬环境”改造到“软实力”提升、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式发展转变。(记者 申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