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2021年3月17日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媒体网评> 正文

文明论坛 | 期待更多非遗演出“破圈”

时间:2022-12-13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靳国英

  仵永杰

  近日,《2022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抖音非遗类直播每天开播1617场,打赏总收入同比增长533%。在直播间欣赏戏曲、民乐等非遗演出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普及,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搬”进了网络直播间,在线上为观众送上精彩演出。目前,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地方剧种院团或非遗传承人已将演出直播作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实现常态化发展。

  非遗演出进入直播间,首先能够为传统戏剧从业者提供演出机会,并通过观众打赏获取一定的收入。传统戏剧从业者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观众通过打赏等方式对主播的劳动给予肯定和支持。相关专家指出,打赏也是一种知识付费行为,而且能够吸引更多更加优质的非遗传承人参与直播。

  其次,各类非遗演出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的爱好者、关注者能随时随地欣赏到精彩的实况演出。各种原生态、绝迹多年的演出剧目借助网络力量呈现出来,不仅丰富了非遗项目的内涵,而且对濒危非遗项目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各类直播及短视频平台有助于非遗传承人打开小众的传播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圈外人”通过网络了解各类非遗演出,这不失为一种传播、传承的新方式。

  不过,非遗演出的网络直播要把握一定的“度”。在直播中,要防止非遗传承人为吸引观众、流量,以猎奇、恶搞等形式对非遗演出造成伤害,让部分观众对非遗演出产生误读。因此,非遗传承人要培养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将非遗演出以通俗而不庸俗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观众要能够判断非遗演出的艺术价值,鼓励并赞赏那些恪守艺术规律、精进艺术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网络直播让非遗演出收获了新观众、新传承、新力量。陕西拥有众多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相关部门应重视非遗演出的网络直播,培养一批非遗演出直播方面的技术人才,鼓励并支持相关院团和非遗传承人利用网络直播宣传非遗演出。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