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中城东校区
百廿芳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辉煌永续。120年的风雨兼程,她在八闽大地写下了一部大气磅礴的办学史诗;两个甲子的创新求索,她在海滨邹鲁传承着兴教强国的使命担当;双世纪的砥砺前行,她从泉州近现代官办教育的起点一路走进了新时代;漫长的征程中,她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以湛深丰赡的精神浸润一代代师生;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她饱经沧桑而生机勃勃,孕育了一批批国家栋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无穷的力量。
——她就是泉州五中。12月17日,她将迎来120周岁的生日。
首开风气 全省最早公立中学之一
光阴流转,栉风沐雨,这所120年的名校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泉州五中校史馆,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学校沧桑的办学之路、深厚的办学底蕴、丰赡的精神beplay官网app ,深远的办学影响,散发着岁月氤氲的芬芳。一代代五中人在延绵不绝的时间长河里,镌刻着光华璀璨的独特印记。
泉州五中桂坛校区
办学肇始,首开风气之先。泉州五中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新式公立中学堂之一、泉州地区第一所中等学校,始称“福建省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学堂设于泉州新府口左侯祠,这里曾留下“中国近代海军之父”左宗棠的足迹,也诞生了校史上第一个“校训”——“忠君、爱国、尚武、尚实”,家国情怀的种子自创立之初便生根发芽。
从书院到学堂,“泉州府官立中学堂”首树一帜,掀开了泉州乃至八闽公立教育走向近代的新篇章。这所百廿名校启发了学生敢于革新的精神——泉州最早的一批同盟会会员、最早的学生军吴堃、陈铭(昌侯)、陈延庭等以及为民请命的革命烈士陈世哲等,都从这里走出。
学校的第一张毕业证书尤为特别。这张毕业证书正上方,只有半个学校的印章,是因为右边是慈禧太后的懿旨,为了表示对太后的尊敬,只盖半个印。据载,这所“官立中学堂”首度对外招生,就有500人报名,却只择优录取80人。由于当年学校校风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又加上战乱等原因,第一届毕业生仅有5位。
学校创立之初,士绅先贤们就顶住各种压力和重重困难,积极筹办新学;历经辛亥革命前后的风云激荡,北洋军阀时期的艰难维持,学校师生们积极投身时代洪流,矢志向学、不忘爱国。1938年学校因抗战内迁德化文庙,在极其困难的办学环境下,学校提出“苦干”校训,有了明确的“精神航标”。“干上学,学上干,埋头苦干,彻始终。不怕劳,不怕苦,要勇敢,要公忠。永远为我民族,急先锋!”从当时的这首校歌可以窥见学校师生的爱国情操。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学校依然坚持办学,师生们在物资极端匮乏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担当。
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回迁泉州府贡院校址,百废待兴,师生们继续勠力同心,以苦为乐,热情投身新校园建设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风雨洗礼,到迎来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的浩荡长风,五中师生在精神上坚持“苦干”,在教学上创新“巧干”,书写并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泉州中学教育标兵的恢宏图卷。
百年沧桑,学校十易其名,四迁其址。从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到泉州中学校、福建省立第十一中学校、福建省立晋江初级中学、福建省立晋江中学、晋江第一中学,再到泉州第五中学、泉州高级中学、泉州向阳中学、泉州第五中学,校名的变迁见证了五中的成长。不变的是,学校始终屹立在时代前沿,与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师生思想进步,爱国爱校,奋发图强。“苦干”精神一直深深融入学校的血液中。不管遇到了什么动荡和艰难,泉州五中师生始终团结一致、坚强不屈、敢于拼搏。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湛深丰赡的精神内核,成为学校百年发展壮大的动力,让学校历百年而不衰,且愈益生机盎然。
理念先进 从“苦干”到“卓越”
穿越时间的长河,披戴着历史的沧桑,在这块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五中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教育的火炬传递下去,赓续辉煌。进入现代以来,泉州五中仍不断创造一个个发展高峰:1953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再次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4年,成为全省第四所通过一级达标校验收的学校;2003年9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示范性高中;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以高分被列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
经过岁月的洗礼,泉州五中历久弥坚,卓尔不凡。进入21世纪以来,五中人在传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苦干”精神升华为“卓越”精神,为新时代五中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注入了新的血液。
“卓越”精神,萌芽于素质教育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发轫于21世纪之初“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理念的提出,形成于新时代的十年教育创新和卓著成就,全体优秀师生共同创新创造,最终呈现21世纪五中“美美与共、追求卓越”的高品质办学成就、宏大精神气象。如今,新一任校领导班子继续弘扬“卓越”精神,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学校办学品质再提升。
在泉州和福建的当代中学教育版图上,“卓越”精神续写了泉州五中校史上中学教育“优等生”的可喜成绩,并在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树立、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育生态系统营造、学校beplay官网app 精神注入等各个领域,取得全新突破和优异成就。1998年迄今,泉州五中有30多位学生获泉州市高考第一名,有10位学生考取福建省高考第一名,2012、2014年更是囊括福建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考入国内外名校人数连创新高,仅2021、2022两届就有43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被誉为“闽南教苑长青之树”“状元的摇篮”。2013年学校复办初中部以来,也是连年取得新突破,考上一级达标高中的人数在全市公办中学中名列前茅。初、高中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项竞赛,屡屡获奖。
跨越双甲子,历经双世纪,泉州五中建树非凡,成绩卓著。学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数不胜数:我国有机化学先驱、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长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李幼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涛、郭光灿,在“两弹一星”研究中获国家特等奖的中科院研究员王为林,饮誉国际影坛的《红高粱》编剧陈剑雨等学界名人,以及世界冠军林建成、蔡焕宗,亚运会冠军翁康强、奥运选手黄云龙、杨山峰等体坛健将,还有各行各业的标杆人物和杰出人才……
课程多元 尊重个体价值和差异
一路走来,五中人始终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唯有人才培养才是教育的真章,才是教育的目的。1902年创校伊始,当时“泉州府官立学堂”的课程就比较先进,中西结合,中学有读经、阅史、古文、作文及国语、图画,西学有英文、算学,第二年还增设体操。1909年,中学制度有调整,学堂分设文、实两科,文课通习课8门,实科通习课10门,博物、历史、地理、物理、外国语等也进入了课堂,这一时期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课程设置堪称丰富多彩,为素质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之后,学校的课程日益多样。到了1928年,当时的“省立晋江初级中学”创造了校史上的多个“第一”——首招女学生,首次招聘多位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首次举办校运会,首次举办校庆活动,创办校办刊物《晋中周刊》。这时期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除了基本课程外,还设有女工、歌舞、军事训练等课程,且重视学生的各种文娱活动,设有南音社,每年举办运动会、乒乓、象棋、书法、猜谜等竞赛。之后的办学中,越来越多的课程和活动在学校蓬勃开展,学生的精神甚为活跃,思想也更加先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新课改的推进,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创新,在“多元课程体系”和“五育融合”上下功夫。2010年,学校以“追求卓越,办高品质学校”为目标,鼓励全校教职工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经过不断的探索、梳理,学校精心建构了一套丰富完备、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涉及传统beplay官网app 与民族精神、西方beplay官网app 与国际交流、科普知识与学科竞赛、心理健康与主体发展、艺术审美与休闲健身、生态文明与社会实践等六大领域,共100多门校本课程。
卓越课程——(Falab实验)3D打印机实现创意模型。
“学校课程多元,学生广泛涉猎,若要一句话形容,大抵是尊重个体价值和差异,并把素质教育发挥得淋漓尽致。”回顾在母校的学习生涯,泉州五中高中部2017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黄盈佳觉得,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勇于探索的求学环境,在不知不觉间挖掘着人格的潜能,让她收获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哲学。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走班——选课制”大学先修教育,让泉州五中如一座“开放式象牙塔”,不仅帮助学子无缝接榫自己的大学生活,持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也在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持续焕发着独属于她自己的生机
泉州五中“卓越课程”体系引入大学先修课程以及STEMA课程,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高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让一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在中学时代能得到学科发展方面最好的引导。学校还率先在全省开展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富有预见性的实践为我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提供了示范作用。
泉州五中开设以《黄土地上的红色旋律》为主题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课
近年来,泉州五中聚焦“双新”实施,落实高考改革,形成12种选科组合的“行政班+走班”教学模式,开设思政、学科竞赛、强基、固基、研学等课程;推进“五育”融合,优化丰富“泉州五中卓越课程体系”,提升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科创等特色校本课程品质;践行“双减”政策,开设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学校依据省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构建多样化的“教师引领+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校园节日”俱乐部活动课程,打造“一师多能”的教师培养项目课程;不断丰富充实慕课平台内容,搭建初中、高中、初高中衔接等线上课程,结合信息化2.0,应用“三个课堂”,探索实践整校推进的混合学习模式,融通线上线下,建构全面立体的智慧课程。信息化、大数据助力了五中教育质量的提升,让整座校园、整个管理和教育的过程都充满智慧。
社团活跃 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校园beplay官网app 是一所学校的个性和灵魂。有着深厚办学beplay官网app 底蕴的泉州五中,校园beplay官网app 也百花齐放。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省立晋江中学”内迁德化,成立了“晋中剧团”,师生创作、表演了大量抗日剧本,抗日宣传活动轰轰烈烈,晋中剧团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学生剧团,对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起到了推动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五中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蓬勃兴起,文艺、体育、实践、劳动等各种社团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泉州五中机器人社
“歌手”唱响校园,“网球、击剑”带进课程,“智慧农耕”在校园生根发芽,“科创”孵化通向未来的英才……上百个学生社团和组织在校园里自由生长。其中,麦田电视台创办于2004年,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制作、发展和管理的“学生电视台”,创作了许多优质的校园电视节目,频频获奖;交响乐团、民乐团、管弦乐团、高中男声合唱团等艺术社团都举办了颇具水准的音乐会;科创类社团“泉州五中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泉五小创)独立完成学校新年音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直播;模拟联合国社在成功承办2020年福建省线上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基础上,2021年选派学生代表福建地区,参与了第十二届韩国国际青少年论坛,与全球青少年一起探讨疫情下“青少年参与构建弹性恢复”等国际性话题。
泉州五中管弦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泉州五中创新社团表演形式,设立了“毓才小剧场”和“桂坛小剧场”等自助表演舞台,以“最接近学生”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才艺展示的空间,一个点亮未来的梦想剧场。同时,在城东校区建成了十二座优雅宜人的连廊书吧,用beplay官网app 滋润有灵魂的教育,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特色育人氛围,活出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
“泉州五中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在高考中凭借知识储备获得人生跳板的个人能力,更是始终保持清醒的豁达坦然。她教育我要学着去发掘自我的闪光点,寻找自身存在发展的意义,用满满当当的爱与希望去更好书写灿若繁星的个人篇章。”正如2021届高中毕业生苏心雯所说,丰富的社团资源和校园beplay官网app ,为学生搭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平台,让他们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引领他们的生命走向人格完满。
学生课余在小剧场表演
校园beplay官网app 沃土上,自由的生命,舒展的个性,随之呈现的必然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洋溢着青春与活力。学生在各项国内外赛事中获奖无数,收获了累累硕果,也让学生拥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好的心境投入学习,呈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实现了“减负”和“提质”的内在和谐。
五育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践初心,“五育”融合育新人。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泉州五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将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和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增强提弱,融合创新。
志愿服务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铸魂:以德为先,浸润家国情怀。泉州五中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将“三全育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党建总体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方案。近几年,学校创新性实施了多项德育载体,诸如成立“校长助理团”,设立“升旗仪式主持团”,开办“班级微讲坛”,举办主题班会、德育论坛、辩论赛,创立“志”青春志愿服务品牌,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主题化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心理剧展演、为祖国同唱一首歌、体育节入场仪式、校园beplay官网app 艺术节等特色活动;积极开发学校思政课程,坚持以“互联网+跨学科+思政”为独特定位,打造“思政金课+专业金课”;征集校庆吉祥物“泉小伍”,弘扬和传播五中精神beplay官网app ;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搭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德育品牌活动从点滴中浸润培育,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五中学子。
泉州五中校园吉祥物“泉小伍”
智育固本:研讨教学,培育核心素养。开设多层次公开课、送培送教活动、“5G+专递课堂”等,并邀请学科专家参与听评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探索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体育塑人:活动滋养,锻造体魄塑造品格。开设击剑、网球、足球等特色体育课程。
击剑是五中特色体育运动之一
美育润心:潜移默化,绽放生命之花。举办了高雅艺术(世界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泉州市木偶剧团入校表演,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beplay官网app (泉州提线木偶)的艺术魅力,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以及交响乐团、民乐团展演。
劳育筑基:实践创新,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了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针对当代学生对农耕文明认识欠缺的现实,泉州五中本着“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beplay官网app ”的理念,建设“校园农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传统农耕体验与现代农业探索融为一体。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多元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借助农耕实践基地,将学科融合显性化,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多学科教师同上一堂劳动课、同建一类劳动课程群。创新劳育新样态,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学生心中。
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创新劳育新样态。
创新教育: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架构的形式,不断创造让学生走近创新、体验创新、学习创新的机会。建设10个高端实验室,让五中学生主动拥抱科学技术,使爱国主义化为自身坚定信念、提高科研能力的内在动力,接过祖国建设者的接力棒,充分施展才干,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心育护航:心理健康电影课、生涯辅导和减压助考、朋辈心理自助互助、“涵容护持”家校合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泉州五中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全面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践行丰富“七化”并举构建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生涯规划、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常态化规范化坚持发展性心理辅导,心理普查常态化,团体辅导多元化,主题多样化,全员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师资强大 幸福育人散发人格魅力
“一所中学所以120年始终长盛不衰,必有其道。这个道,就是深厚的人文精神,也即校训‘严谨勤奋,求实进取’八个字,就是家庭、家乡、国家情怀,天下事,系于一身。有此精神,必有此进取行为。读书,就是和家国同命运。立命于此,师生共奋,成果必硕。”在泉州五中1962届校友邱季端看来,“师生共奋”是五中的特色,母校老师、学长个个精英。正是因为有了负责任又睿智的老师精心调教培育,他才得以考入大学。“1962年,我们高考这一年,即使全国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我的母校仍然以录取率将近百分之四十而独占全专区鳌头。”邱季端说。
120年来,泉州五中的教育工作者薪火相承,潜心育人,用实际行动展现师者的责任和担当。“只有享受到教育者的幸福,体会到对事业的挚爱,感受到奋发向上、跃跃欲试的动力,教师才会有热情贡献到教育事业中。”五中的教师团队已经成为一支把教育当作事业,找准角色定位,时刻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的魅力人师。学校经常邀请名家名师开讲座,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拓展教师的视野;学校所实施的“名师工程”,评选“资深名师”“学科名师”“青年名师”及每年度的“十佳班主任”等,也在激励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师获奖无数、学术成果丰硕……“五中的好老师特别多。因为在这个学校,即使没有人督促你,你也会认真地去备好每节课,不然,这讲台,站不上去。”泉州五中教师如是说。
2012年2月,学校在高一年段全面推行“导师制”,让老师全面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引导、教育中。科任老师在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思想发展、学业发展、心理成长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养成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良好习惯。
开门办学 发挥名校示范辐射作用
百年五中深知,要办高品质的学校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积极“走出去”,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2011年,五中创办国际部,坚持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创新型、国际化、综合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五中的品牌内涵,全面提升了办学层次和质量,更让五中真正实现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
2013年,停办12年之久的初中部复办,同年泉州五中城东校区启用,2018年泉州三中整体并入泉州五中。至此,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三部”的办学格局,两区即桂坛校区(南区和北区)、城东校区,三部即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学校积极发挥名校示范辐射作用,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办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泉州五中桥南校区等,示范帮扶校有陈埭民族中学、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学、长汀二中、安溪蓝溪中学等近20所学校,五中教师深入帮扶校开展沉浸式指导交流,帮扶校教师分批来校跟岗研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学校积极承接包括台港澳地区在内的境外华文学校的参访、互动等,与香港东华三院吕润财纪念中学开展多形式、多渠道人文交流与合作,增进香港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beplay官网app 的认同;主动承办省级、市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举办校园俱乐部嘉年华;积极开展“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通过5G技术服务于远程互动教学,与联盟校“同上一堂课”, 以“一校带多校”,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
(曾聪虹/文 五中/图)
结语:
岁月如歌,泉州五中硕果盈枝,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名校气质。她是傲立的常青树,为众多小树苗遮风挡雨,哺育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小树苗也始终守护着她。
百廿年斗转星移,九万里风鹏正举。在新的征程中,她将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浪潮中谱写出新的华章,更好地发挥领跑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助推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