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趁妮,禹州市郭连镇张涧村人,爱国拥军模范。曾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她“爱国拥军模范”称号。2013年1月去世,享年88岁。
【爱国事迹】
4位亲人去世,封封家书报平安
1978年,赵趁妮刚把儿子刘同宾送走参军,婆婆、丈夫等4位亲人便相继病故。为了让儿子安心服役,赵趁妮封封家书报平安。她的6个子女3人当过兵,孙辈8人4人当过兵。
35年来,赵趁妮始终情牵军营,成了战士们共同的“妈妈”。1998年9月,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的驻许某部官兵返回后,她自费购买30箱苹果送到营区。2003年,78岁的赵趁妮挤火车到江苏徐州某部给战士们作报告。在左眼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她每年为新入伍的战士纳鞋垫。2012年春节前夕,因为担心新入伍的战士想家,她给禹州籍600多名新兵每人寄了一封信,随信还给每名新兵寄去两双鞋垫。
【家人状况】
平凡的生活,不变的拥军情怀
晚年的赵趁妮,常住在禹州市区三女儿刘梅娥的家中。今年49岁的刘梅娥在禹州市工商部门工作。她告诉记者,家里十几口人都有当兵的经历。在母亲的坚持下,2009年,她的独生子汪洋也到部队经受了锻炼,眼下复员待业。目前,除了一个侄子从部队转业后进入禹州市城建局工作外,她的其他亲友均在禹州老家务农。
“俺妈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做啥大事,党和国家却给了我那么多荣誉,真叫我承受不起。’她教育我们,爱国拥军是一种义务,这个家庭传统不能丢;对国家、对社会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在赵趁妮的教诲下,刘梅娥兄妹过着平凡的生活,以母亲为荣,从不引以为傲。
【学习楷模】
“兵妈妈”是军属中的好榜样
画家王森然曾在赠给赵趁妮的画上题词:“教子成材,当今岳母;胸怀全局,爱国拥军。”赵趁妮的逝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悼念。赵趁妮是全国人民的楷模,更是村里人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张涧村很多年轻人参了军,每年在部队服役的不少于15人。老人在世时,有时会将剪好的鞋垫发给村里的妇女,让她们帮忙纳好。现在村里的妇女一有空闲就纳鞋垫,争当爱国拥军的好家长。
赵趁妮去世前一再叮嘱,丧事要从简,执行殡葬政策,去世后火化。当年,她连丧4位亲人都不告诉当兵的儿子;这次还是不让说,直到50天后这一消息才传到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
·吴新芬:军嫂大爱感动国人
吴新芬一家三口
吴新芬,现年39岁,禹州市妇联副主席。与伤残军人王俊景的爱情故事感动国人。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八一奖章。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感动中原人物”。2009年,根据吴新芬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央视一套热播。
【爱国事迹】
好军嫂大爱拥军感动全国
吴新芬出生在安阳农村。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崇敬,从高中起,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边防官兵写慰问信。1993年年初,她与正在西藏某部服役的禹州籍军人王俊景成为笔友。1997年10月,王俊景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双臂高位截肢,左腿严重烧伤致残。1998年3月底,辗转得到消息、已经参加工作的吴新芬来到王俊景身边,尽心尽力照料他。
2002年8月,两人结婚。2010年八一前夕,夫妻俩带着女儿王甜甜开始了慰问子弟兵的漫漫边关之行,足迹踏遍祖国的东西南北4个边关哨所。吴新芬爱国拥军的事迹经过报道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感动了无数国人。
【家人状况】
三口之家,幸福美满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2007年,吴新芬有了工作。2010年,他们搬进位于禹州市区的新居,王甜甜在附近小学就读。王甜甜四五岁时,在王俊景的指导下,开始踩着小板凳学做饭、学做家务。现在,聪慧、乖巧、懂事的王甜甜已经10岁,学习上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普通的三口之家,处处洋溢着温馨和甜蜜。
在吴新芬的照料下,经历13次手术的王俊景走出生活阴影,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每天送走妻女后,他尽力用残臂收拾房间,甚至操作洗衣机洗衣服。王俊景动情地说:“我向妻子、女儿表达爱的方式,不是送玫瑰花和礼物,而是尽可能地帮她们做点儿事情。”
【学习楷模】
新时期需要更多吴新芬式的好军嫂
吴新芬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军营,最可爱的人是军人。吴新芬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军嫂”情结:每年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她便把自己的手机铃声设定为《学习雷锋好榜样》;其他月份,她的手机铃声则设定为高亢激扬的军旅歌曲。
许昌学院大三女生高晓槿听过吴新芬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她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难能可贵。现在很多女孩子应该好好反思。”
中学青年女教师徐翠青也是一位军嫂。她说:“‘不离不弃’四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吴新芬既善良又坚强,是个有梦想的新女性。新时期需要更多吴新芬式的好军嫂,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偏银周:过去新四军战士今日“襄城好人”
偏银周
偏银周,84岁,襄城县麦岭镇岗西前街村人,13岁加入新四军,1945年退伍,在兰州铁路局从事铁路建设工作,后回家乡务农至今。他经常为村里的十几户困难群众送钱、送油、送菜。他被评选为2012年度“襄城好人”。
【拥军事迹】
战场老英雄 回乡献余热
够了饥寒交迫的滋味。13岁,他扔下放牛鞭,参加了由项英、叶挺领导的新四军,投身抗日战争。1945年,他因腿部受伤离开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回乡务农。2005年,他获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章。
偏银周老人生活简朴,不讲吃穿。每年春节临近,偏银周老人都要为村里的十几户困难群众送钱、送油、送菜。
2009年麦收时节,村里一块还没收割的麦田燃起了大火,如不及时扑灭,附近的200多亩麦子将化为灰烬。偏银周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扑火保麦。当村干部和村民闻讯赶来时,大火已被扑灭。
【家人状况】
关爱弱势群体代代相传
至今,偏银周仍在努力地种田、植树。“从小吃苦吃惯了,年龄大了也闲不住,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我高兴!”偏银周说,自己家里致富了,看到村里还有一些群众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他心里很着急,希望乡亲们都能走出困境,共同富裕起来。“不能光顾着自己过得好,还得关心帮助别人。”
他的儿女们都理解和支持父亲的行为。他的儿子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俺爸还领着我们带着东西去看望了几个困难户,我们也很感动。”偏银周告诉记者,今年他打算再承包200亩地,多种些庄稼,让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挣些钱,帮助更多人改善生活。
【学习楷模】
他在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岗西前街村,得到过偏银周关照的村民有十几个,王书定、汪文套、偏保亭、偏新卫等人每每提到偏银周就会伸出大拇指。偏银周常说:“我为社会作点儿奉献,上级给了很大的荣誉。我做这些都不算什么,全是分内事。”村民方小明由衷地感叹:“老偏思想好,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肯帮助别人,热心公益。”
市民孙俊凯看了偏银周的事迹报道后,感动地说:“像他这么大的年纪,本来该接受别人的帮助,他还在力所能及地下田劳动、帮助别人。他虽然beplay官网app 程度不高,思想觉悟却很高,一直在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好人,值得年轻人学习!”
·楚金山:居功不傲老英雄无私奉献真党员
楚金山
楚金山,禹州市鸠山镇楚黄庄村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是一名传奇的战斗英雄,历经枪林弹雨;他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放弃当国家干部的机会,复员回乡当了农民。他从未因个人私利向国家伸手,用军人特有的风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
【爱国事迹】
经历枪林弹雨,放弃优裕生活选择建设家乡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抱着对旧社会的一腔仇恨和穷人也要过好日子的决心,楚金山的父亲楚滴流让儿子参军。
参军以后,楚金山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他此后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历经枪林弹雨。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位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老军人原本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裕的生活。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他选择了回家务农。
1955年,从部队回来以后,楚金山就一心扑在了农村建设上,和村干部一起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当地民政部门曾经多次找到他,要安排他去乡民政所上班。倔强的楚金山却一口拒绝,在村里干起了生产队保管员,负责炼钢、治理河道。
【家人状况】
儿女孝顺,轮流搀扶老人遛弯儿
4月20日,春风和煦,阳光柔柔地照着禹州市鸠山镇黄庄村一座破旧的院落。楚金山老人躺在床上,听着收音机,悠闲自得。
“这两年青光眼发作,老人已经看不见东西了,再加上今年已经89岁了,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不怎么出门了。”楚金山的三儿媳郭巧红表示,楚金山一日三餐依旧在屋后的一座百年老窑洞里完成。隔一段时间,兄妹六人会轮流来搀扶老人在村里遛弯儿。
楚金山老人虽然出行不方便了,但思路很清晰。谈及现在的生活,老人很感恩:“国家定期补贴钱,每年春节还有人带着米、面、油看望俺。俺很知足!”
【学习楷模】
无私奉献,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他是老军人,人好着哩!”说起楚金山,街坊邻居没有不竖大拇指的。邻居楚占说:“老人家人品好。在村子里,大家都很尊敬他。”
该村党支部书记楚大伟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楚金山严于律己,从没因功主动向村里索取过一分一毫的私利。
“我曾多次看望楚金山老人。每次与老人促膝交谈,都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鸠山镇党委书记张贯岭说,战争年代,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楚金山老人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楚金山老人开荒山、修河道,无私奉献,甘守清贫。楚金山老人是鸠山人民的骄傲,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活教材”。
·边秋对:淡泊名利老党员尽显“本色”
边秋对
边秋对,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人。半个多世纪前,他曾为新中国浴血建功,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等。1955年,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他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务农。他从不主动向政府提要求,给政府添麻烦,默默地在家务农。2014年3月,90岁的老英雄边秋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爱国事迹】
战场上立功无数 复员后建设家乡
边秋对1944年参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8年6月,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二十二军参加豫东战役,解放开封。同年11月,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边秋对因炸暗堡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
1949年4月,边秋对随军参加渡江战役。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边秋对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并被部队授予“人民功臣”光荣称号和“人民功臣”匾。
1955年秋,边秋对载誉返乡,各种军功章、证书等装了一木箱。复员后,边秋对被安排担任村里的民兵连连长。他积极参加家乡建设,严格训练民兵,在封山治水、农业生产保卫和农村治安方面成绩突出,多次受到政府奖励,被评为劳动模范、治山模范和治安保卫模范。
【家人状况】
生活平淡而幸福
边秋对不曾育有子女,他和哥哥的二儿子边国敏一家一起生活了20多年。边国敏夫妇对待他像对待父亲一样。
生前,边秋对老人每季度能领取优抚对象抚恤金、“五保”补贴等1000多元。2013年“八一”时,镇里送来了米、方便面和饮料等慰问品。边秋对老人生前曾多次知足地说:“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今年3月,老人走得很急。但在病床上,老人仍很感激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边国敏的妻子刘蕊说。
如今,边国敏夫妻俩在家里种菜,儿子和儿媳出去打工,不缺吃、不缺穿,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学习楷模】
无私奉献,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边秋对生性老实,认为自己虽然在战场上立了些功,但还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普通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与老人多次接触的禹州市民边继伟说,边秋对老人严于律己,真正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本色。
“边秋对老人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复员后,不计名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几十年。他是浅井镇扒村的骄傲,是浅井镇扒村的一笔精神财富,是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禹州市浅井镇扒村村支书席军晓表示,下一步,他们要把老英雄的精神转化为推动全村发展的动力!
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的“扣子论”生动而恰当。不论是老英雄耿谆、爱兵如子的老母亲赵趁妮、好军嫂吴新芬,还是“襄城好人”偏银周、居功不傲的老英雄楚金山、淡泊名利的老党员边秋对,仔细阅读他们的光辉事迹,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年轻时选择了一条爱国、奉献的人生道路,然后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管人生际遇怎样变,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却矢志不渝。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归根结底,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处于危难时期,一名年轻人爱国的表现,更多地选择扛起长枪奋战沙场。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宏伟目标的当下,从公民层面来讲,爱国的核心要义,恐怕更多地体现在敬业、诚信、友善之上。爱岗敬业、诚信经营、友善待人,这是当下一个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更应该成为一个公民在人生起点处的价值追求。
耿谆、赵趁妮、吴新芬、偏银周、楚金山、边秋对……这些老英雄、好军嫂、老党员的光辉事迹启迪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才会扣好剩余的扣子;扣好每一颗扣子,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记者 孙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