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旬翁10年手砌7层“醒世亭”撰刻万言家训育子孙
责任编辑:蔡红虹 陶恒
来源:扬州文明网
分享到:
更多

导语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双塘村84岁老中医李太初,育有一女五子,六个孩子当中有两个是机关干部,两个是事业单位负责人,两个是企业老总;孙辈中出了三个博士,四乡八邻都赞叹李家“家风好”。退休后的李老伯,为乡邻义诊20多年,他还花费10年时间,亲手垒砌7层塔亭,梳理撰写了近万字的持家之道,镌刻在塔亭之上,并起名“醒世亭”。李老伯勤俭持家、注重家教,被乡邻们津津乐道,最近还被推选为“最美家庭”。

李太初

李太初10年亲手垒砌的塔亭。古月 摄

说勤:10年亲手砌成7层塔亭,寓意“愚翁移山”

  在甘泉街道,乡邻都称李家是“大户人家”,不仅因为子女多,都成才,而且李家的院落也大。李家祖辈选择村头的荒地盖屋,至今仍远离庄台,周围都是农田、林地、池塘,春暖花开时节,走进李家,像走进世外桃源。

  李家的院门上,有一副褪色的楹联:“仁义守法是做人准绳 德才奉献乃立身之本”,匾额刻有“醒悟”两字,常有路人驻足观望,感叹主人注重持家之道。此时,村里人会介绍,李先生修身持家的“大手笔”在他家的大院子里呢!

  绿树旁,一座塔亭高耸,约20米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是李太初老人亲手垒砌而成。李家一女五子,大部分在外地工作安家,留下的旧房子日久破落,李太初拆下砖梁,在旧宅基地上建造塔亭景观。李太初在家义诊之余,就当起了瓦木工,一砖一瓦,日积月累,耗时10年之功,终于完成7层塔亭景观。

  老人的长女李明红悄悄对记者说,老父亲晚年亲手造塔,是在启发晚辈“要有‘愚翁移山’的勇气和定力,不畏困难,日积月累,才能获得成功”。

 说俭:儿子上大学赠黄球鞋,提醒“不忘本”

  今年63岁的李明红,曾是甘泉街道双塘小学的校长、街道幼儿园的大队辅导员。她说,“六个姐弟当中,我是最蹩脚的”,其他五个兄弟,都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文凭,唯独她是大专生。五个弟弟当中,两个学医、两个当兵,其中两个成为机关干部,两个在天津的一家上市企业当老总,还有一个是主任医师。

  李太初14岁开始做中医学徒,后来又修学西医,大半辈子在甘泉医院工作,退休后坚持义诊20多年。老人有丰厚的退休金,子女都有好工作,按理说“不差钱”,而李太初生活特简朴,一件羽绒服穿了10多个冬天。

  30年前,儿子考取名牌大学,按照村里的规矩,都要置办酒席庆贺,其他几个哥哥都想开车送弟弟去报到,给弟弟买身名牌衣裳,都被李太初挡住了。他骑自行车送儿子去车站,临行送了一双黄球鞋、一只黄书包,叮嘱儿子“不忘本”。

  时至今日,他有三个儿子在扬州本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都是单位负责人,李太初却定下规矩,不要把公车开回家,不要沾公家的便宜。

 说和:女儿与婆婆同床七年,身教胜于言教

  李太初平时话不多,晚年更加寡言少语。他始终注重“身教胜于言教”。

  长女李明红刚结婚时丈夫还在部队服役。父亲提醒她,“你是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照顾好婆婆”。于是,还是新娘子的李明红,就把婆婆接来,与自己同床而眠整整7年,直至丈夫转业返乡。

  如今李明红的女儿也在悄然传承妈妈的这份孝心,每年暑假都乘坐飞机把婆婆接到扬州,住上两个月,享受天伦团聚之乐。家和万事兴。李太初6个子女的家庭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争相孝敬老人、服侍老人。更可贵的是,5个妯娌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但相处亲如姊妹,互敬互让,互帮互助,从未红过脸。

  四乡八邻赞誉李太初治家有方,也激起李太初梳理家风、家训的想法。近年来,他编撰李家家训万余字,从人生、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婚姻等方面,皆用四个字,工整记录。不仅如此,李太初还镌刻于塔亭之上,如今李家的“醒世亭”,已经成为传递家风正能量的一道风景。(扬州日报 李宏清 古月)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