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在蒲东街道,当日沈阳市有3万名“盛京使者”重点针对全市60多家农贸市场、医院附近的300多个社区及周边背街小巷开展清理活动。志愿者除了创造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更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极大改变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水平,涵养并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四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城市发展迈上更高台阶、迈向更高质量。
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抓好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办好普惠群众的实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让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沈阳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从百姓“家门口”干起,从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做起,让人民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好事、实事上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效和变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沈阳市改造小区126个,恢复1646个小区破损路面,修理楼道灯39190个,完成通往34个乡镇的129条街路及沿线环境的集中整治。
大连市以“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品质”为工作目标,启动“创城惠民行动”,通过网络收集、走访调研多渠道了解民生诉求,连续7年实施暖房子工程,全面修复城市道路、侧石、方砖、步道,实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重拳治理“野广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盘锦市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域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聚焦人民幸福,更高标准诠释创建内涵,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文明城市创建真正成为造福市民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各地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内涵,巩固拓展文明城市成果。
口袋公园建设是鞍山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一项新举措,通过拆违增绿、留白植绿、见缝插绿,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规划,美化城市环境,让老百姓出门不远就能享受绿意,在家门口就可体验小花园内健身的便利。去年,鞍山市推出口袋公园项目建设清单,共建设口袋公园210个,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其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口袋公园71个,结合街边绿地建设口袋公园139个。
盘锦市着力擦亮生态底色,退耕还河9.1万亩,退养还湿8.59万亩,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百公里文明绿道”,绘就“城在绿中、人在景中”优美画卷。新建成“四好农村路”707公里、口袋公园13个,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
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清单”。大连市把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市区两级领导帮包”工作制度,各地区主要领导定期对包保地区和行业开展实地督查暗访,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盘锦市建立了重点工作提示单、市县(区)协同联动、媒体日曝光、档案资料“三色表”通报等机制,日督查、周点评、月调度、年总结,创建工作逐步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把发展好、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就会广泛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创建,进一步形成人民群众“共治理”“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沈阳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做实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实践所,2354个社区(村)全部建成实践站。“盛京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推行志愿服务线上点单、派单、领单、评单模式,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1.9万人。
鞍山市将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交通秩序维护、城市卫生治理等方面汇入志愿服务力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志愿服务双提升。今年,鞍山市开展“净美鞍山”清洁日活动,每场活动参与人数都超过2万人。全市还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千分制考核制度,对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地区给予资金奖励,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常态化。
大连市西岗区积极探索“志愿者包保+小巷管家”模式及“积分奖励”办法,增强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甘井子区通过“政策直通到家”“情暖邻里,守望相助”等活动,传播文明理念、汇聚文明力量,动员人民群众共建共治。
如今,“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文明城市理念在盘锦市已转化为随处可见的生动实践。盘锦市实施油地、政企、城乡、军民共建,高标准建设5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108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城乡,文明实践活动贯穿全年,打造“爱心邮路”“红孩子成长营”等12个省级志愿服务品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异彩纷呈。51万余人在文明实践中感受温暖,盘锦真正成为一座越来越有温度、有爱心的文明城市。
文明花开满城芳。人民群众共建精神家园、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未来四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