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之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藏着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马鞍山村因此得名。盛夏时节,踏入这片土地,整洁的道路与苍翠的树木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宜人的画卷。近年来,村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航拍图 新华网发 (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工作人员 张智博 摄)
“现在我们马鞍山村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公路吧,以前是沙土路,雨天泥泞不堪,走路都费劲。现在公路拓宽了,路灯也亮堂堂的,晚上出来溜达,又宽敞又明亮。”村民刘国芝笑着对记者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家各户的生活也愈发和美。村民张国利家的小院,干净整洁,充满了温馨的乡村气息。老两口闲暇时看看电视、浇浇花,日子过得安逸舒适。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都会拿出全家福展示:“我们家又添了一口人,是个小孙女。最近还买了老年代步车,屋子也重新装修了,比以前敞亮多了。我们俩还成了红色讲解员,给来参观的人讲马鞍山的故事。现在马鞍山人气旺了,来的人也多了。”
其乐融融的张国利一家 新华网发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雁南 摄)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马鞍山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葡萄种植产业,种植面积已达到3500亩,形成了“基地+山葡萄+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山葡萄种植、管理、农资、防病、收购、价格的“六统一”。当地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都以市场的最高价格收购老百姓种植的山葡萄,每亩地为老百姓创造了1000多元的收益。
马鞍山村山葡萄收获季节,村民正在收购山葡萄。 新华网发 (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工作人员 张智博 摄)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侧,村里的爱心超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间40多平方米的小屋,从米面粮油到锅碗瓢盆,再到衣被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每样物品前都摆放着10至200分不等的标牌。爱心超市针对全村群众开设,一年开展4次积分兑换活动,以此调动、挖掘全村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自开设以来,爱心超市发挥了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马鞍山村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区 新华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雁南 摄)
依托特色产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马鞍山村还深度开发了“乡村民宿+山水观光+亲子互动+红色教育”系列旅游产品,引领发展了15家农家院、3家民宿,串成了一条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优质旅游线路。几年来,已接待考察人员和游客约35万人次,农家乐、民宿等经营主体发展到16家,每家年平均增收20余万元。同时,大力发展路边经济、后备箱经济,林果、山货等农副产品出山进城、销量逐年增加,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产业振兴成效不断凸显。
马鞍山村内一景 新华网发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健 摄)
通过推行“红色印记、绿色生态、紫色产业”的三色模式,马鞍山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村、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发展路子,奋力描绘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画卷。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文明之风,正在这座小村的青山绿水间轻轻吹拂。(“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 张倩 李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