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从河流到海洋、从农业到旅游业……近年来,三亚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愈益明显,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为海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写下生动注脚。
三亚市春光路两旁绿意盎然。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盘活绿水青山 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在三亚市海棠区后海村,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清澈的水流,来源于三亚市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的赤田水库。
这一方水库,占三亚城市饮用水总供水量约55%,但其水资源量89%来源于保亭,大部分流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也由保亭承担。因此,三亚与保亭探索建立“上游护水、下游补偿”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新机制,成为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加速转化的一把“金钥匙”,也为全省流域治理、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3年上半年,赤田水库取水口断面水质逐步提升,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三亚将用好赤田水库流域资源优势,加快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生态农产品,打造绿色有机赤田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三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崖州区梅联社区通过沙滩整治等举措,不断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并利用7公里海岸线打造观景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天涯区抱前村以生态资源价值化的思想为指引,综合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整体生态系统优化,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乡村产业发展道路,让村民享受好生态带来的红利……呵护绿水青山,三亚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擦亮生态底色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从高空俯瞰吉阳区大茅村,蜿蜒的大茅河穿村而过,碧水潺潺、草木茂盛,白鹭栖息、鱼翔浅底。可早些年,大茅河却是让周边村民头疼的“麻烦”。“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内水草垃圾漂浮,黝黑的河水散发难闻的味道。”大茅河河道专管员黎玉说。
三亚大茅河经过系统整治,重现秀美风光。海南日报记者王程龙 摄
三亚市水旱灾害防御服务中心主任介绍,2019年三亚正式启动大茅河(远洋生态村段)应急治理工程,根据“原生态河道为主,人工景观措施为辅”的治理理念,在完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系统的同时,既保护河道内生态的多样性,也防止水土流失。经过几年系统整治,让村民们掩鼻而走的“臭水沟”摇身一变,重现秀美风光,成为鱼虾成群的乐园。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答案藏在这壮美的生态画卷中。
三亚市吉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当地资源建设的三亚大茅智慧生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包括新建堤防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水环境提升工程、水生态景观工程等,让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立足良好的水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成功入选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beplay2体育官网 案例(第一批)》。
守护绿水青山 打造诗意栖居城市
三亚湾畔,海韵声声、椰风徐徐,岸边游人如织。三亚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海湾环境整治,美丽海湾点亮了市民游客的诗意生活,也澎湃起绿色发展新动能。
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抱坡溪湿地公园绿意盎然、碧波荡漾,是鸟儿栖息和觅食的“天堂”,在过去这里却是一条黑臭河流。海南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三亚市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全面摸排抱坡溪雨污水管网混错接等情况,并开展入园排口整治、公园养护管理等整改措施。如今,抱坡溪湿地公园已成为集雨洪调蓄、科普教育以及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
俯瞰三亚市丰兴隆党群主题公园。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三亚湾水清滩净,三亚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郁郁葱葱,三亚河畔白鹭蹁跹……观察一项项规划或工程,既有“大”手笔,也不乏生态“微”场景:南边海路与榆亚路交叉路口的“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后,成为一个浪漫的街头游园好去处;三亚海上书房·南边海城市口袋公园项目,将打造成为讲述崖州千年人文沉淀和传播国际高品质beplay官网app 的集合体,为城市增添一抹新色彩……三亚下足“绣花功夫”,于细微处做好“绣花”文章,让城市“边角料”变成“上好料”,诗意栖居城市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触手可及。
如今,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生态三亚的名片,更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展望未来,三亚将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三亚贡献。(采访报道组: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