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林:唯有牡丹真国色-中国文明网
金书林:唯有牡丹真国色
发表时间:2023-12-0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唯有牡丹真国色——访“中国好人”、古牡丹第22代守护人金书林

  “三朵、四朵......六十朵、六十一朵”,天光微亮之时,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吴塘村的金书林和老伴儿正欣喜地一遍遍数着开放的花朵。清明节前,这株名叫“粉妆楼”的古牡丹已经华丽绽放,它至今已有494年。金书林是古牡丹的第22代守护人,已接续守护40余年。截至目前,金书林已积攒了十余本访客签到簿,累计记录访客10万余人次。

金书林(左一)向游客介绍古牡丹。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一份情谊 百年守护

  说起这个“传家宝”,金书林总是滔滔不绝,向大家娓娓道来它的“身世”。明万历年间,书画家董其昌赴任礼部尚书前,亲笔书写匾额《瑞旭堂》,并赠送两株牡丹祝贺金家新居落成,这株“粉妆楼”正是其中之一。

  “我们家祖上非常珍视与董其昌的情谊,几百年来把牡丹一直当自己的家人一样守护。”金书林说,起初这份坚守来源于祖辈珍贵的情谊,后来这份初心在传承与守护中也逐步演变为承诺与责任。

  如今,“粉妆楼”虽枝繁叶茂,实则历经数次自然和人为的艰险,但都在金家的倾心守护下“化危为安”。曾经多次有人上门高价求购,但均被金家一律回绝。“这株是粉牡丹,另一株绿牡丹搬到另一户人家后就死了,所以对粉牡丹我们一直不敢移动。”金书林回忆,在守护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宅基地要拆迁,这株“粉妆楼”也面临过自然的“绝境”。没有了宅院的庇护,每逢其开花之际,金书林发现不少花骨朵渐渐枯死,为此忧心忡忡。1995年8月,金书林夫妻二人毅然将它连同董其昌题写的古匾无偿捐赠给国家,变“传家宝”为“国宝”。古牡丹也在接力守护的过程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风雨无阻 悉心呵护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精心施肥、悉心呵护已经成为金书林的日常生活。这株古牡丹对于金书林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古牡丹的热爱也早已融入了血脉之中。

盛开的古牡丹。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金书林已是耄耋之年,退休前的工作与养花毫无关系,他也从没有学过专业的花卉种植、园林园艺的专业知识。照顾古牡丹的“经验”一是靠祖辈传下来的门道,二是靠自己的用心研究。

  金书林即使已搬离老宅院,依然坚持与老伴儿“离村不离树”,他说,“我们因为有古牡丹而觉得特别自豪,因此一定要把它照顾得妥妥贴贴的。”金书林和老伴儿隔三差五就从镇上来到村里,朝夕与牡丹为伴,不曾有丝毫懈怠。这条一来一回两个多小时的陪伴路,他们已经风雨无阻地走了整整43年。

传承美德 世代传承

  “我们要世世代代将它守护好。”在金家人眼里,这株牡丹不仅仅是一株稀罕的古老植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是一份中国人重情重义的传承。

金书林全心呵护古牡丹。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守信不易,守信一辈子更难,守信20多代,更是难于上青天。这一株“粉妆楼”,这一方“牡丹园”,浓缩着时间的厚重,见证着家族的更迭,更承载着守护的力量。

  守护的是古牡丹,更是守信重诺的好家风。如今金家的第23代乃至第24代、第25代的儿孙们也加入了守护人队伍,将这份近500年的守护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金书林的影响下,他的孙媳妇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里开设了“牡丹刻纸”“牡丹刺绣”等系列课程,希望牡丹beplay官网app 能通过传播在青少年心里扎下根,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古树名木的队伍中来。

  2023年9月,金书林当选第二季度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对于这份荣誉,他表示,在牡丹从“传家宝”变成“国宝”之后,也有很多人加入到了牡丹的守护队伍之中,这份荣誉凝结着大家共同的心血与努力。同时,这份荣誉对他来说也是一份鼓舞与激励。(采访报道组:王小伟)

【责任编辑:王钰】
Baidu